人物档案
吴文俊是我国数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的研究融合了东西方、古现代等诸多元素。1956年,他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第一届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成为近代数学拓扑学的里程碑。之后,他又潜心研究中国古代数学,开创了数学机械化这一全新研究领域,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200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他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过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个奖项的科学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
四月的江南烟柳翠幕,诗意温婉。在北京开往苏州的高铁上,窗外杏花疏影,车内春风如沐。谦和儒雅、淡泊低调,是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的儿子——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天骄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几个小时的车程中,听他娓娓道来和父亲的故事。
一元钱培养的独立精神
“小时候,父母时常带我去公园玩。上小学时,有一次我说想去动物园,父亲就给我一块钱让我自己去。那时的公交车票很便宜,一角钱可以坐到终点站。父亲只告诉我32路公交车可以到动物园,他让我自己算好钱,把回程的车票钱留出来,剩下的钱自己可以买点吃的。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出门走这么远。有了这次实践,父亲很高兴。”忆起儿时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吴天骄一脸暖意。在他眼中,父亲亲切、乐观、有趣。
父亲的信任让小天骄更有信心。不久后,父亲又给他两块钱,让他去自然科学博物馆玩。而这次没有直达的公交车,得先到动物园,倒一次车才能到目的地附近,然后自己步行去博物馆。
“后来我明白,父亲就是有意培养我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统筹分配这一、两块钱,既要玩好,还要解决吃与行的问题,当时对我来说是有些难度的。父亲就是要我独立面对这些问题,这与他自己在学术上的独立研究分不开。”吴天骄说。
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觉得父亲对自己的历练很有意义。
那段日子母亲出差。周末,姐姐骑自行车带他去王府井百货大楼。姐姐挑选衣服,他无聊地等在一旁,左等右等姐姐还没挑完,气鼓鼓的他就溜出商场自己去找公交车。到了车站才发现兜里没钱,于是他就沿着公交车线路步行,先走到动物园,再走回位于中关村的家。买完衣服的姐姐吓坏了,四处寻找也没找到弟弟,惊慌失措地赶回家。没想到,弟弟用自己习得的经验已经回到家。
父亲放手让他从小养成的这种独立精神,使之一生受益。日后,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秉承自力更生、一切要靠自己的人生态度。
坚持中承载的探索精神
吴文俊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曾师从数学家陈省身先生,陈先生曾盛赞他“是一个十分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工作“独出蹊径,不袭前人,富创造性。”
忆起2019年国家功勋奖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场景,代表父亲受奖的吴天骄说:“父亲要把脑力劳动者解放出来,他的数学机械化实现了一部分,创造了我国的一个新学科、新领域。”
吴老潜心研究古代数学,在对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中,又发现中国古代数学蕴含数学机械化的思想,生于1919年的吴文俊成为我国最早的计算机关注者之一。
“20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到美国做学术访问,节省下外汇买回一台计算机。”当时,60岁的吴老从零起步学习计算机编程。“父亲刚学会Basic语言,Basic就被Algol淘汰,刚学会Algol不久,又被Fortran淘汰,一切又得重来。在科研这条路上,父亲从来不畏艰辛。”吴天骄回忆说。
吴老坚持下来,他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里程碑,他也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历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开拓者。
吴老对新事物的好奇和不断探索也影响着子女们。“记得我大姐上中学时,因为考试得了高分在家得意时,父亲笑呵呵地说,‘你最好看看是什么原因丢了那两分。’父亲并不要求我们考满分,只是让我们养成探索与求解的习惯。”
还有一件事让吴天骄记忆深刻。有一年,吴天骄应邀去香港作关于运筹学方面的报告。报告中,他用父亲的方法找到极值点,父亲给了他一些建议。“父亲指导我如何灵活应用数学方法来讲优化,并建议我在准备报告时反复推敲,敢于对自己提出一些挑战。”
吴天骄一直在父亲身边,他深切地感受到父亲身上那种革故鼎新的开拓创新精神,不仅是父亲自己学术研究的灵魂,也是子女们学习成长的永续动力和养分。
读书教会人思考
在吴天骄眼里,父亲爱读书,数理、文史、政经都有所涉猎。小时候,父亲总带他出去感知外面的世界,一是去新华书店,二是去看电影。
在吴老长青的学术生涯中,数学已深深地融入他的生命,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情结:读历史,他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看到科学的思想;观围棋,能让他从简单规律下的变化联想到数学;甚至看电影,都能从中学到换一种思维去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我小时候,父亲给我买来连环画《祖冲之》等一些读物,母亲在中科院数学所图书馆工作,也经常让我们多读书。渐渐地,读书从父亲的个人习惯成为整个家庭的习惯,我们获益良多。”吴天骄说。“父亲还经常带我去单位,在逻辑推理方面,得益于父亲的耳濡目染,上学期间,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
因为吴老的言传身教,四个子女都相继考上了大学,大女儿学物理专业,二女儿学自动控制,三女儿学医,儿子学了软件和自动控制。虽然四个孩子的专业没有一个和父亲相同,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很优秀。
用言行在子女心中播种
吴老曾说:一个人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是在整个社会、国家的支持下完成的,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如何回报呢?只有让别人踩在我的肩上,我希望我们的数学研究能够一棒一棒地传下去。
他不断鼓励和帮助年轻人,矢志不移地推进数学学科发展。2007年,已88岁高龄的吴老仍站在讲台上传道授业,为研究生作报告,并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2001年,吴老用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建立“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以支持数学史和丝绸之路交流史研究。他对中国数学史的深情,推动了我国数学史研究的发展。
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有千万种,但最终起作用的不只是言传,更是身教。在如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专注者不多。而吴老在年迈时依然勤恒奋进的精神,彰显着他治学严谨的可贵品质。他始终保持淡泊、平实、谦和、豁达的处世态度,不为世俗而动、不受环境侵扰、不被利益所诱。子女们都传承了吴老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慎独慎微地沉心做事,踏实作为。
吴天骄告诉记者:“父亲现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在我们心中父亲从未走远。因为他为我们留下了不竭的思想源泉,留下了一位科学家的朴素情怀,留下了亲切淳朴的美好回忆,他的风范和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