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鲁拜娜·希米德:历史的每个部分都不会消失


    《给钱命名》展览现场图(局部)

    鲁拜娜·希米德(Lubaina Himid,生于1954年)有着多重身份:社会身份是艺术家、策展人、教授、女性主义者、社会活动家;种族身份是黑白混血儿。她的作品也带有极强的身份感,她曾谈道:“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讲述既平凡又非凡的黑人经历的故事。”作为英国黑人艺术家的最前沿代表之一,希米德将历史与现这实联系在一起,创作出独特而动人的作品。她的创作混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绘画、拼贴、装置和音效等。从1980年代起,纺织品的图案设计就被她运用到许多作品中,这种刻意“植入”,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的作品生动鲜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其在实践中将各种元素编织在一起的艺术观念。同时还包含着一层隐喻:编织自己复杂的种族身份。

    希米德对自己身份的定义是“黑人女性艺术家”。她出生于桑给巴尔苏丹国(现属坦桑尼亚),她的非洲父亲和英国母亲在伦敦读书时相识相爱,毕业后回到桑给巴尔,不幸的是,父亲在她四个月大的时候意外死于疟疾。她的母亲按照当地传统守丧40天后,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回到了英国。母亲是一位纺织品设计师,她设计的大胆而有趣的图案,深深印在了女儿的记忆中。希米德1976年毕业于温布尔登艺术学院戏剧设计专业,1984年获得皇家艺术学院文化史文学硕士学位。我们看到,尽管她后来放弃了戏剧设计,但她作品中的人物、服装和戏剧感均源于舞台。事实上,她是以对待表演或戏剧的思考方式来从事艺术创作的。

    希米德最早引起关注的作品是“大型政治装置”《时尚婚姻》(1986年),这是她对英国18世纪画家威廉·霍加斯的同名讽刺组画的“戏仿”,霍加斯的六幅连环油画是对当时新兴资产阶级与落魄贵族之间以金钱与身份做交易的婚姻悲剧的讽刺与鞭挞,希米德借用人们熟悉的主题,讲述的却是当今的政治故事,她保留了原作中黑人奴隶的角色,却将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以及一些社会精英的形象植入贵族角色中。那些用彩绘胶合板和照片混合拼贴而成的人物,竖立或斜倚在画廊的地上和墙上,营造出一种戏剧化的场景。

    希米德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不断对英国种族政治史发起挑战,她认为,始终存在的种族歧视否认了黑人对于社会文化财富的历史性和持续性贡献。在《给钱命名》(2004年)中,她展示了由一百个代表非洲奴隶的彩绘木雕组成的装置(可以在不同场景中任意组合),这些身穿类似于“丑角”般鲜艳服装的黑人中,有演奏家、鼓手、舞者、画家、陶瓷师、狗培训师、制鞋师等,这些人物都有两个名字,出生时的名字和成为奴隶后主人给的新名字。通过现场音效,希米德在音乐的伴奏中用温和的语调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他们是谁以及他们成为了谁,重现了奴隶移民的经历以及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将历史与当代移民故事联系在了一起。希米德作品的总体基调是温和克制的,在其最近的架上作品例如以法国奴隶船的故事为基础的“勒·罗德”系列绘画中,就没有直接运用创伤性的原始资料,但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不公正和不平等的政治”始终贯穿于带有超现实氛围的戏剧化场景中。

    2017年,时年63岁的希米德凭借其在不同场地举办的三场个展而荣获特纳奖,她不仅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黑人女性,而且是自奖项设立以来最年长的获奖者。我们看到,尽管在此之前的30多年间,由于其作品主题所具有的挑战性,她已被置于主流艺术界的边缘,但她自1980年代以来对英国艺术做出的贡献却是有目共睹的。早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希米德就曾写过一篇题为《当今英国的年轻黑人艺术家》的论文,这使她得以直接接触到黑人艺术团体,并成为“英国黑人艺术运动”的早期成员。从1983年起,她就开始定期为女性少数族裔艺术家策划展览,她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动摇并重塑了艺术史的叙事。作为中央兰开夏大学当代艺术教授,她还培养了许多活跃于国际艺坛的艺术家和策展人。2010年,希米德被授予大英帝国员佐勋章,《每日电讯报》在报道中称她为“英国黑人艺术中被低估的英雄”。

    希米德以艺术的名义重新诠释了英国种族政治史,她曾经说过:“我相信历史的每个部分都会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它不会消失。”艺术是随着思想的发展而扩展的,在世界政治局势仍充满动荡的当下,希米德的创作也仍在不断扩展着内涵和外延。正如英国艺术评论家尼鲁·拉特南所言,本土主义、种族主义和剥削不会像人们希望的那样消失,因此,“她的批判视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意义”。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