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什刹海

做宇宙里一块平凡的石头


    淡定又笃然,活在自己的轨迹里,珍惜眼前每一幕的世间光影,接收、沉淀、再释放生命的能量,发出属于自我的平淡又坚定的光芒,循环往复……

    ■ 李咏瑾

    我早已不再深夜写字。

    夜晚的悠闲常让人多思,多思往往会带来心绪的波动,漫山遍野的繁花野草一时搅乱春风,庞杂盛开——所以我往往会把这段时间拿去早睡。很多睡前的烦恼,一觉醒来淡忘大半,剩下的那一小半似乎也变得无足轻重,颇有种一梦江山,所有的尘埃都在身后的感觉。

    当然,新的一天会累计周而复始的压力,就好像你从漫长的岁月之河中舀起一杯水,晃荡不安中,它总会沉淀下来一些杂乱无章的思绪,夜晚就是每天的河床,沉淀着人世的过往,要不夜色为何总是漆黑一片?

    有的人把一天活成了一生,早晨心态饱洁,好像呱呱坠地的婴儿,诞生一场,恍若大梦初醒。

    每个青年都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每人每天都能够做一回青年,因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永远恒在。哪怕正在谷底的人此刻也会聚集起片刻的力量,希望照耀在每个人的心田上。所不同的是强者憋着一口气,扎入接踵而来的滚滚人生,让这股涌现的力量在胸中恒久留存。有时,哪怕希望渺微得就像面前垂下的一根细绳,人们也会紧紧握住它,并在手上缠几个圈,把全副生命的重量押上去,抬头望一下天光,再低头与命运死磕。

    而同样迎着每天八九点钟的太阳,弱者和庸者的心中也会出现片刻的涌动,那是一种生命向阳而生的本能。只是这样片刻的自我感动若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毅作为支撑,金色的光泽“啪”地一下就在眼珠里破碎,最后再安于眼前茫茫人世的麻木和重复。

    若把一天比作一生,中午是一个人的壮年。经历过一上午的生活和工作,人们在这一时刻足够成熟、坚韧,崔巍如山,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和眼前千山万水的关联。早晨的跃跃欲试此刻已平息大半,坚持也好、惯性也好,此刻你我低头在自己的天地之下,挥汗如雨,努力耕耘。

    我常常在此刻想起春天的那头牛,它长着一双毛茸茸的眼睛,它在犁地的时候,眼睛只注视得到面前那一垄笔直的地。平平静静地完成这一件事,再平平静静地进入下一件事,周而复始。已犁完的一垄垄土地让它的内心饱满又坚定,让它喝水吃食的时候都显得如此志得意满又理所当然;而面前未犁完的土地彰显着它广阔的价值,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丝毫不惧流年,不惧田边的桃花开了又谢。

    很多表面看起来绚烂无比的成就,那些达成的过程就是这样纯粹、简单。我曾经把这个故事讲给一个向我求教的年轻人听,他听完之后一脸莫名。当时,他向我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加入作协?”

    “如何加入作协?”我回答:“下载一张申请表,再满满填上自己的作品,然后寄出去。”“问题是,”他踌躇:“我没啥发表的作品。”然后他向我表明他目前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非常钦佩作协里的作家们。于是,我鼓励他保持热情、多多创作。一年之后,他来参加我的一个分享活动,向我提出的问题依然是“如何加入作协”,我哑然了半晌,突然很想和他分享那头牛以及那个遥远的田垄。他其实很聪明,“老师你是想告诉我,埋头耕耘、莫问收获?”

    我“嗯”了一下,觉得是这样,可又不仅是这样,“那你这一年写了多少东西?”

    他挠挠头:“最近毕业找工作,实在太忙了。不过我计划加入作协后开个公众号,可以引来更多的粉丝。”我抬头看了看他的荒芜的田野,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加入作协。”

    我无法否定他,就好像我无法否定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出名5分钟”的网络时代,世所共睹流量的红利滚滚而来,好像你动作慢了一拍,就会被这瞬息万变的发展所抛离。但我又深刻地意识到,无论何时何地,那头牛只能慢慢地、一垄一垄地犁地,它快不起来,没办法快得起来,四蹄腾空也不行,连同它身后耕种的那些麦与稻、黍与粱,也只能一季一季地破土、拔节、吐穗、灌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时有序,一点也急不来。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可能我已变得相对成熟,同时也变成了一个年轻人口中“思想老派”的人,从单位上的“小李”瞬间变成了“李姐”。

    “李姐”?曾几何时,我那么害怕衰老,看见头上第一根白发,都惊慌得愣怔了一下。我习惯于活在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觉得“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理所当然。这让我无惧生活的种种好与不好,哪怕雨天里摔一大跤也能仰天大笑爬起来,泥都不屑于拍一下,这是一种年轻的生命所独有的剑指锋芒、痛快淋漓。那时,我听别人说“生命就应灿若流星,哪怕转瞬而逝,至少它也曾轰轰烈烈地来过,燃烧过”,简直深以为然,莫名地感觉鼓舞和雀跃,总觉得自己活着就是迎向“朝阳”,迎向“灿烂”,迎向“燃烧”。

    而现在人近中年,我一点儿也不想做“流星”了。既然没有恒星的资质,那么做一颗行星,或者宇宙里一块平平常常的石头就好,淡定又笃然,活在自己的轨迹里,珍惜眼前每一幕的世间光影,接收、沉淀、再释放生命的能量,发出属于自我的平淡又坚定的光芒,循环往复。

    是变得庸庸碌碌了吗?其实并不。

    我意识到任何事物的发展其实都需要这样稳恒的能量,煤在炉子里静静燃烧,电在电线里恒定流淌,所有人都明白煤层的炸裂和闪电的轰鸣意味着什么,而你和我的发展与这世间万物又有什么不同呢?这种平静很像这个季节的每天下午三四点钟,这时的太阳毫无骄矜之心,温煦又和蔼,我明白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具有的力量,也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而去。这个过程你把它叫作“衰老”,而我把它叫作“行进”,并从中体味到自在为何物。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