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七(三)班 钱君如
前几日收拾玩具时,翻出来一个小葫芦。它仅有我的一只手大,上面还带着一根已枯黄的藤。摇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想必是里面已经干透的籽发出的声音。喜欢画画的我,信手涂鸦在上面画了一张笑脸。
“还记得这是谁送给你的吗?”爸爸在一旁问道。
“知道呀。是院子里的陈奶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因为残缺的牙没有及时修补,让本来尖瘦的脸显得更加削瘦。她通常穿着一件红黑相间的毛衣,尽管已近90岁高龄,但说话、走路风风火火,并不显老态。
陈奶奶住在三层楼的一层,朝南的门前是个小花园。她搭起一个葫芦架,每到春天,一场春雨过后,藤蔓上就冒出嫩嫩的绿芽。小时候,我总喜欢去那看葫芦的长势。我一直感到神奇——那根根纤细的藤蔓上是如何长出一个个葫芦来的,又总幻想着,某一天从葫芦里蹦出个电视里的“葫芦娃”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葫芦在我的眼里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嫩芽慢慢长成叶儿,开出朵朵白色的小花。花落后,就有了葫芦的雏形。我在陈奶奶家葫芦架下睃巡的时候,陈奶奶时常会从窗口探出头来打招呼,“等秋天葫芦长好了,送一个最漂亮的给你。”
北京的春天似乎特别短,转眼夏天就到了。一天,我去葫芦架下,旁边的另一个奶奶告诉我,说陈奶奶去郊区流浪儿童寄宿学校了,几天前她从市场买回来了换季的衣服,急着要给那些孩子们送去。
我和爸爸都很诧异,原来她是将不菲的离休工资都花在那些孩子身上了,难怪自己常年不修边幅。熟识的居委会阿姨说,陈奶奶资助孩子已经好几年了。小学一年级时,学校推荐我参加 “红领巾讲故事”活动。在台上,我讲了陈奶奶的故事,台下掌声一片。当我将获奖证书拿给陈奶奶看时,她笑着说:“小人讲老人的平常故事,这就是传承呀!”
秋风起,叶儿落,架上的小葫芦逐渐由绿变黄。仰头,我再寻找我中意的葫芦。陈奶奶出门,用拐杖指点着,“我记住你选的小葫芦了。”再次见面时,陈奶奶果真送给了我喜欢的那只已然变得金黄的小葫芦。
我逐渐长大,学业也紧张起来,不能像小时候那样经常去葫芦架下了。有一天,突然听说陈奶奶已过逝。我感到很震惊,看起来身体很好的陈奶奶,怎么就突然走了呢?不是说好有好看的小葫芦,还要送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