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王茜莺,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技术战略与创新平台、联想智慧教育产品研发平台总经理,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机交互博士,2019《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50强。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曾参与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张萌
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绿色掩映的联想集团总部,处处散发着开放灵动、活力创新的气息。坐在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对面的联想集团副总裁王茜莺,语调很轻,给人的感觉内心平静。在科研的路上,她却是一位永葆好奇、热忱又理性、温柔又坚定的追梦人。在近期举行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十周年颁奖盛典中,王茜莺及其团队参评的“交互式智慧课堂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第十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
享受跨学科的创新体验
王茜莺的祖籍江苏省太仓市自古人文荟萃,这里曾走出过有着“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核物理学家吴健雄。
王茜莺的父母都毕业于以工科见长的上海交通大学,她对科学的好奇与热爱在儿时就已被激发。她被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录取,获电子工程和工业管理双硕士。后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人机交互博士学位。
“人机交互是一门交叉学科,计算机学科、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设计学等领域在这里交叉融合,既可以探索自然科学,又能探究人性和心理。女性与生俱来对事物的敏锐,让我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更容易触类旁通。我非常享受这种体验。”王茜莺说。
斯坦福大学毕业后,王茜莺回到北京,加入了联想研究院,致力于将自然交互技术应用于联想智能设备创新。她推动了联想第一款智能手机乐Phone及获得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大奖的联想IdeaPad U1的用户体验创新,并推动了乐智能网关、家居套件等系列产品的创新。
在科研的路上,王茜莺始终充满好奇。作为联想研究院技术战略与创新平台的负责人,她时刻提醒自己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主动请缨领衔智慧教育研究
采访中,“跨界融合”是王茜莺多次提到的一个概念。智能时代,未来教育会有什么样的系统性变革?如何利用新一代技术手段推动个性化学习、精准化教学、辅助教育管理?
世间百业,授业为先。王茜莺认为教育理应是技术推动的领域。“做智慧教育这个方向的研究,是我自己主动请缨的。”教育事关每个家庭,所以王茜莺希望能够为中国的智慧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
当时,儿子正在上小学,让她有机会在微观层面对此有了深入体会。她思考如何把智能化技术、边缘计算、5G等与教育结合。“作为一个妈妈,我觉得孩子学得很辛苦,如何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发挥个性特长,如何让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我觉得智能技术也许能做很多事情。”
着手智慧教育后,她才发现自己对教育学并不是很了解,于是她花了大量时间钻研教育学理论。之后,她应用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从核心教育场景出发,将先进的技术注入教育场景,通过智能评测算法和知识图谱构建,带来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也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提供了可靠的支持。联想的智慧教育应运而生,它让每一所学校都能畅享科技带来的教育红利。
去年的疫情,让传统授课方式发生了巨变。“疫情对整个信息化的普及使用起到催化剂作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对教育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产业的推动。”王茜莺说。
疫情期间,王茜莺非常关注武汉的小学生,因为疫情他们只能长时间待在家里。她想通过联想的智慧云课堂,给武汉的小学生上一堂课。从授课系统的开发,到课程内容的设置,王茜莺带领团队紧锣密鼓地设计。2020年3月4日,全国首个科技公益教育直播平台——联想未来云课堂直播上线,王茜莺给孩子们上了第一节课——打开人工智能之门。机械手臂是如何调饮料的、无感测温仪人体测温如何实现精准度、无人店人脸识别如何识别购物者信息、如何把程序模块像搭积木一样嵌在一起让卡通小猫说“你笑得真好看”……课上,她与武汉的小学生进行互动,趣味横生。
让山区孩子享受智慧教育红利
正确的努力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能力。“让更多人获得更新、更好的技术”是联想的使命。对于王茜莺来说,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用科技对教育赋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
联想智慧教育项目从2018年底启动,两年多的时间,王茜莺带领智慧教育团队研发的智慧课堂解决方案,已经在全国26省市的学校和亚太地区落地。智慧课堂、教师备授课、英语听说考试模拟训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智慧阅卷等,这些基于场景创新的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正共同助力“教育信息化2.0”枝开叶散,让教、学、考、评等业务形成一整套闭环链条。
“这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通过和公益组织合作,把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捐赠到很多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如四川凉山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重庆酉阳等地,让那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至此,更加坚定了她在智慧教育这条路上探索的决心。
于是,她带领团队开始打造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全息等技术的未来教室。“这还是一个概念模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多模态自然交互,加上5G的高速和高清的信息传输,再通过全息投影、视频拼接等计算机视觉技术,让远端的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效果非常好的沉浸式课堂,即使未来的老师可能在地球的另一端,山区的孩子依然能够感受到逼真的教学效果。我们未来的课堂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就像老师面对面给你授课一样。所以,这样的未来教室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公平性。” 这让王茜莺看到了技术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革新未来教育的形态,技术创新正在为教育注入强大势能。以人为核心,让技术真正为教育所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这,就是王茜莺不断致力于智慧教育探索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