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珊檑
“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吹响了前进的号角,作为女性科技工作者,要争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用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用女性坚韧坚守的力量,在科研一线脚踏实地、上下求索。”日前,刚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贺丽生表达了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贺丽生长期致力于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海生物的物种分类、进化、环境适应机制及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深海生物的分子机制研究空白。她不畏艰险,先后搭乘“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下潜到深海及深渊多个作业区,是中国首位下潜深度超过10000米、到达挑战者深渊底部的女科学家。
去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完成万米海试任务。“奋斗者”号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13个潜次。万米海底的静水压极高,有1000多个大气压,万米深潜对潜器的要求是极其严苛的,“奋斗者”号在此次海试中连续完成了8个万米潜次,充分证明了“奋斗者”号性能的稳定。而贺丽生获得了在此次工程海试中唯一一次应用海试的机会,这次万米海试,成功获得了万米海底的生物样品及一些原位测试的数据,为后续的万米海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万米海试结束后,有人问贺丽生怕不怕,贺丽生表示:“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挺吃惊的,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后来静下心来想,为什么我没有害怕过,我想可能是对‘奋斗者’号充满了信心,对研发过程的全面了解,以及工程团队精益求精、团结奋进的精神给了我信心。”
(上接1版)
与其他行业不同,海洋科学工作者需要经常出海,海上的那部分工作对后面的科研分析起着决定性作用。海上工作第一要克服的就是晕船。贺丽生回忆:“晕船就像我们牙疼一样,没什么大事,但晕起来,也会要人命。记得有一次搭乘一个三四百吨的小船,在南海测试我们自己研发的设备,船体小的情况下本身在海上晃动就大,再加上遇到了台风,我当时晕得非常厉害,把着船栏杆一直呕吐。”
除了晕船,每次出海的时间也很久,特别是远洋航次。到目前为止,贺丽生参加过5次远洋航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海上的时间是72天,在海上度过一次春节、两次生日,4岁的女儿只能托付给年迈的母亲帮忙照顾。
“奋斗者”号进行一次万米海试大约需要14个小时,出舱的时候,腿都是僵住的,站不起来。然而,在贺丽生看来,她是非常幸运的,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海上工作即便困难再多、风险再大,她和同事们都会砥砺前行。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国家的强大支持,我们也处在一个最关键的时期,我们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贺丽生表示,她将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珍惜伟大时代机遇,攻坚克难、奋勇拼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