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家教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家教

从热播剧中照见教育内卷下的社会现实

如何做新时代的合格家长正考验每个家庭


    《小舍得》剧照

    从《虎妈猫爸》《小别离》《小欢喜》,到如今的《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这些热播剧中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各种焦虑,因相互攀比而鸡娃,最终给孩子造成伤害。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家长和孩子都有机会在其中照见彼此、成就自己。我们需要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独特而珍贵的一面,接受平凡又不平庸的一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富东燕

    近段时间,《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两部教育题材电视剧同时热播,剧中家长们对孩子教育的各种焦虑,映射了如今的教育现状,引发大众对教育问题、育儿方式的反思。

    近年来,家长的教育焦虑日趋严重。焦虑主要来自哪方面?“抢跑”式教育合理吗?哪种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未来能走得更远?带着这些疑问,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为何热播?  

    从《虎妈猫爸》《小别离》《小欢喜》等,到如今的《小舍得》《陪你一起长大》,最近几年,教育类题材电视剧被相继推出,且均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

    “热播、热议反映社会现实。虽然影视剧的创作来源现实、高于现实,但在某种程度上,现实有过之无不及。教育内卷已成为目前国内的普遍现象,一线城市尤为严重。”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张雯表示,“这反映了现实教育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家庭对教育、特别是学业教育的过度乃至畸形的重视。”

    教育书籍《上岸》的作者、自媒体人安柏表示,这说明大家比以往更关注教育,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要有个度,过度关注势必引起焦虑,而过度焦虑还会引发各种极端事件出现,这就是我们现实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有人说这类剧会“贩卖焦虑”,《小舍得》编剧周艺飞回应:“焦虑客观存在,我们不粉饰,也不回避。”周艺飞希望能通过剧中人物设计,为广大家长找到不同的教育出口。

    为何焦虑? 

    一项关于“家长焦虑指数报告”的结果显示,社会环境因素引发的焦虑程度最高。其中两点更值得关注:一是校外辅导机构对家长教育焦虑的推波助澜;二是新媒体制造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氛围。

    对此,安柏则认为,主要还是因为教育实实在在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但教育是有选拔机制的,如中考、高考,而存量的“蛋糕”就那么大,就会出现你争我夺的现象。当对孩子的未来看不清楚的时候,不少家长就会按照是否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来定义孩子今后的生活质量。“家长的焦虑主要来自教育的选拔和淘汰机制。”

    “这种焦虑反映的是心理期望与现实生活的落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牛建林表示。

    在张雯看来,一方面,从古至今,考试一直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现代社会,中考、高考的存在决定了分数对人才选拔的意义。“可以看到,近些年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试图给考试赋予各种丰富的内涵,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张雯说,社会迅猛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导致不确定性的增加,未来人才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是社会和教育同时在发问的。“焦虑的本质就是面对不确定性的容纳能力,社会环境加大了每个人的不安,所以焦虑成了非常普遍的存在。”

    还有一点,张雯说,过去的家长只需做好孩子的榜样,但现在的家长不仅要做好自己,还需要抓好课外学业教育,后者是一项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技能,“学业教育的责任分担也加剧了家长的焦虑。”

    “抢跑”能赢吗? 

    《陪你一起长大》原名定为《起跑线》,剧中演绎了四个不同家庭面对孩子幼升小的育儿焦虑,正反映了当今社会备受争议的“抢跑式教育”。

    “抢跑”有必要吗?张雯从个体心理健康层面分析认为,个体的心智发展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可以让孩子稍微早一点发展,但要把握好度,不要拔苗助长,更不要使用单一的、重复的、枯燥的、填鸭的方式。

    对于过度“抢跑”的后果,张雯表示,可能会带来某阶段发展不充分的代价,也可能会导致成长后阶段以病理的方式呈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厌学群体的不断壮大及年龄的不断提前。‘厌学’不仅包括抗拒学校,也包括抗拒一切跟学习有关的事。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好奇心和创造力是我们生命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抢跑’会以损伤这二者为代价,生命也就失去了继续前行的热情,导致个体罹患抑郁症。”

    “‘抢跑’是否能学得更好不能确定,但‘抢跑’一定会让孩子在成长中损失相应阶段的快乐和发展人生其他兴趣的机会。”张雯说。

    家长如何更好地影响孩子? 

    在这类剧中,家长因相互攀比而鸡娃孩子,最终不但给孩子造成伤害,更让家庭也变得鸡飞狗跳,如何做新时代的合格家长,考验着每一个家庭。

    牛建林表示,现在家长所处的时代已与自己成长的时代完全不同,这就意味着,家长也要通过不断探索和学习,逐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个过程既不能从自己的成长中直接借鉴,也不可能通过反复试错来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周围的人和环境就变得非常重要,家长们会通过观察、交流来不断‘习得’育儿经验,影响自己的育儿实践。”

    牛建林认为,家长的人生经历、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因素,不应在育儿过程中被过度放大、强调,整个社会应从建设性角度,如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方面出发,支持和倡导更好的育儿实践。

    在牛建林看来,在实际生活中,最好的家庭应该是这样的:温暖有爱,能够给孩子必要的支持和鼓励,有好的家风实践。“在激烈的教育竞争面前,孩子的身心健康特别需要家庭来关注和呵护,作为跟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阶段,生育、抚育和教育成本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育儿焦虑也是这些成本中的一部分。对于是否会对未育家庭产生影响,牛建林坦言,现实中,这些成本或许会对已婚未育家庭的生育行为产生影响,但不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她分析说,未育家庭选择何时、是否生孩子,不仅与预期成本有关,更与需求有关,对多数家庭而言,生育一个孩子仍是“刚需”,不太可能因为社会上所谓的育儿焦虑而改变;对于未婚男女的婚姻选择来说,育儿焦虑的作用链条更远。“不过,在已经有(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再生育决策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受育儿焦虑的影响。因此,有效降低生育、抚育和教育成本,对于缓减育儿焦虑、促进人口与家庭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如何为孩子创造美好未来  

    “内卷”“抢跑”“鸡娃”正成为最新流行词汇,让众多家长坐立不安,如何让孩子未来的路走得远、走得好是每位家长焦虑的核心。

    张雯在即将出版的《父母的5堂必修课》一书中,从心理学角度谈论了家庭教育中沟通、情绪、容纳、界限、觉察五个方面。“核心思想是,家庭教育不是结果论,不是技能PK,而是一个过程,家长和孩子都有机会在其中照见彼此、成就自己。”

    张雯认为,一个人人格的成熟与否是关乎未来最重要的因素,在孩子心智发展能承受的范围内,不要以剥夺和抑制孩子心性发展为代价,否则付出的代价是沉重而不可逆的。张雯对广大家长表示,“‘二八’定律决定了绝大多数人是平凡的普通人,我们需要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独特而珍贵的一面,又能接受平凡又不平庸的一生。”

    近年来,为加大教育公平、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家长焦虑,教育部门费尽心思,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措施。

    在安柏看来,“评价体系和选拔体系如果没有改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问题。”她建议,我国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倡导和落实高级蓝领无论从收入还是社会地位上,都不会比白领差的理念;要让上了职业学校的孩子,将来也有机会考取本科、研究生。同时,要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方式,让学生的平时成绩逐渐占据最终选拔的一定比例。

    张雯同样认为,职业无贵贱之分的理念要扎根在教育观念里,也要体现在社会薪酬体系里。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衷,不过分强调学业教育的唯一性和重要性,也不要在现实竞技中过度依赖学业教育的表现。要强调教育内涵的多元化,以及配套社会待遇的公平化。

    牛建林表示,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孩子未来能走得更远,这也是国家教育的目标所在。但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健康的人格、积极进取的价值观、良好的品行习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障。这个过程离不开系统深入的教育改革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解决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低水平过度竞争、教育内卷、教育设置僵化等问题,为全社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