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霞(左三)、卢毅(右二)、王琇琨(右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5月12日,在中宣部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位青年党员代表围绕“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分享了他们的奋斗故事、心路历程和青春风采。其中,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女党员: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志霞,安徽省蒙城县许疃(tuan)镇土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卢毅,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琇琨,用动情的讲述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女党员的英姿与担当。
坚守在思政课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马志霞,凭着潜心钻研学问、用心钻研真理的职业精神,不仅让思政课越来越新颖、越来越时尚,更让学生们在有滋有味的学习中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党的科学理论。也正是在课堂上,马志霞欣慰地看到,“现在的青年学生都非常爱国,充满正能量,对国家充满着自豪以及真挚的感情。”
从大学生村官岗位转战到扶贫战线上时,村支书卢毅还怀有身孕,为了走访,她硬生生把原本35码的脚走成了37码,也让土桥村“庄庄都通了水泥路,户户都通了自来水,每一家每一户都是水冲式的卫生厕所”。她自豪地说:“我们土桥村不土了,全村7260亩土地,全部完成了土地流转,村里有1000亩的蔬菜基地,还有四家招商引资返乡创业的企业,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了。”
“大家别看我在这里是年纪最小的,但我做志愿者已经快十年了。”王琇琨再次回忆了疫情期间令她最难忘的志愿服务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为了让“逆行者”们安心抗疫,王琇琨和武汉大学的青年党员、志愿者伙伴们迅速行动,为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提供超过2万小时的志愿服务。疫情期间,她还作为中国代表三次参与联合国网络直播研讨会,分享了中国的抗疫经验成果与武汉大学的志愿服务故事,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坚韧不拔、充满智慧,积极热情地贡献青春力量”。
虽然3位青年女党员入党时间不尽相同,但她们都怀揣着同样的初心。
3位青年女党员中,马志霞的党龄最长。她表示,正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废墟上插着的党旗,以及很多党员不顾危险冲锋向前,让她备受感动。“我也特别想成为像他们那样勇敢、有担当的人,于是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如今,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马志霞深知自己还承担着另外一层责任,就是把党的声音、把党的理论传播给青年。“当我把党的故事讲给青年听,当我用党的精神去感染青年,让更多的年轻朋友通过我们的思政课向党组织靠拢,让我们为着一个共同的初心、共同的使命一起奋斗时,我觉得,这也是在承担和践行一个党员教师的职责。”
党龄最短的王琇琨于2019年1月18日入党、2020年转正。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时刻,“在提供线上志愿服务时,我结识了特别多与我年纪相仿的青年医生、护士还有志愿者,他们真的是冲锋在前,实践了‘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响亮的口号。”所见所感让王琇琨坚定了入党初心:要像他们一样,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记得很清楚,2014年9月19日,我在全村党员干部的一致推荐下,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入党的那一刻,卢毅曾立志:“我绝对不能辜负老百姓对于我的希望和嘱托,我一定要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带领他们把日子越过越好。”乡亲们脱贫后,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共产党好,党的政策好。“真的,我觉得比听到其他什么东西都高兴。”卢毅发自内心地说。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马志霞表示,自己将“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思政课教学一线,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有力量”;卢毅坚定了继续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的信念;王琇琨则将自己的未来瞄准国家需要的地方,时刻准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