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统筹考虑,统一部署,加强领导,不断强化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支持保障。山西省“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妇女儿童发展作出专门部署。制定实施省妇女和儿童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贫困县适龄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等一批惠及妇女儿童的政策措施和民生实事项目。将妇女儿童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更加深入人心,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
妇女事业发展达到新高度
“十三五”期间,妇女发展质量全方位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达到新高度。妇女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截至2019年底,全省医疗卫生人员总量达到34.1万人,每千人口床位数5.83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分别达到2.84人和2.92人,每万人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人员分别达到1.75人和5.88人。
2020年,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78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0.6/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1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27‰。
妇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基本消除性别差距,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中女生比例均超出半数。妇女创业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城镇单位(非私营)从业人员中,女性占35.8%,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分别达到39.78%、50.15%。妇女政治参与不断扩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女代表、省第十三届人大女代表、省第十二届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比上届提高2.4、3.1、2.7个百分点。全省95.83%的行政村有女性“两委”成员;82.73%的村妇联主席进入村“两委”。妇女享有社会保障更加充分,各项社会保障实现了制度性覆盖。妇女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更加广泛,发展质量全面提升。
健康扶贫创出山西经验
为贫困户解决看病负担重的问题,是“十三五”期间民生领域的一大成绩。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三保险”“三救助”和“双签约”,山西省率先实现了贫困人口个人医药负担降低在10%以内,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6.17万人,已签约255.81万人,签约率99.96%。其中,慢性病患者确诊44.81万人,签约44.77万人,签约率99.91%,面对面随访慢性病患者43.23万人,随访率达96.56%。累计救治贫困群众34.07万人次,救治率达到99.9%。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住院172.48万人次,住院综合保障比例近90%。
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临汾、太原等7个市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试点,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范围,截至2020年11月底,已有217.5万人享受“两病”门诊待遇,减轻患者负担7.7亿元。25种门诊中医适宜技术纳入了医保支付试点,298种日间手术治疗纳入门诊按病种付费管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一半,费用支出节约近50%。
一体化改革助推“双签约、三保险、三救助”制度落实,创造了健康扶贫山西经验。为全省整体脱贫交出了成色十足的终考答卷。
免费婚检孕检提升群众获得感
2020年年初,山西省政府将“为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提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确定为十件民生实事之
一。
全省2020年共完成免费婚检13.8万对,婚检率72.66%,疾病检出率为14.58%,涉及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精神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内科系统疾病等,均及时给予规范指导、转诊治疗和医学建议。
目前,山西省已有23个县(区、市)实现了婚检和结婚登记“一站式”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2021年,山西省将继续推进免费婚检的落实,并将婚检率目标设为75%,并对婚检补助标准定为300元/对。
2020年是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民生实事在山西省实施的第4年。全省全年共完成产前筛查24.1万人。共筛查出高风险孕妇1.7万人,高风险孕妇的转诊率为94.8%,产前诊断率为86.8%。通过持续广泛宣传发动,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的宣传覆盖面达到了98%以上,全省的出生缺陷风险逐步降低,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
构建“一老一小”服务新业态
社区课堂、老年餐厅、康复健康中心……太原市迎泽区南官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处处洋溢着老人的笑声。
占地2600平方米的南官坊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是山西省2020年新建的30个城镇社区幸福养老工程项目之一,日接待量可达到150人。中心有社区大客厅、社区课堂、老年餐厅、康复健康中心、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老年用品体验区、居家上门六助服务8个功能区,可为老年人提供康复理疗、健康咨询、中医养生、日托护理等服务,还配有社区课堂、居家上门服务等项目。
与此同时,为了让老人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2020年,山西省还积极发挥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全年共为1.8万名65岁以上老人提供了心理健康评估干预。
2020年,山西还建成156个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完成6.76万名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
让每个老人的笑容更加灿烂,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成长,构建“一老一小”服务新业态,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红利,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正体现。
全国三八红旗手郭子涵:女承父志续写扶贫故事
“住着父亲曾经住过的屋,走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每天做的是父亲曾经日日夜夜做的事,好像父亲还在自己身边一样……”
24岁的郭子涵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的第一书记,也是陵川县最年轻的第一书记。郭子涵的父亲郭建平,原本是晋城兰花集团莒山煤矿台北村的第一书记。2019年8月2日,年仅51岁的郭建平因劳累过度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专注考研的郭子涵得知这个噩耗时,“突然觉得天塌了下来,感觉迷失了人生方向”。在台北村收拾父亲遗物的时候,在村民口中,郭子涵第一次知道了作为第一书记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也深深体会到了父亲生前为什么那么牵挂台北村的老百姓。
面对和父亲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过的干部群众,郭子涵仿佛看到了父亲,看到了父亲忙碌的身影。随着对父亲工作的深入了解,作为共产党员的郭子涵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变既定的考研计划,到台北村扶贫。
郭子涵的这个决定当即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家里人都觉得这个想法不理智。”但执拗的她还是向组织递交了申请。
2019年9月5日,在父亲去世33天后,郭子涵第一次踏上了台北村的土地。
办公桌是父亲郭建平曾经用过的办公桌,住的屋子也是父亲生前曾经住过的。每天走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每天做的更是父亲曾经日日夜夜做的事,对于郭子涵来说,这既是对父亲的一种怀念,也是对父亲未了心愿的接续。
“在这里,就好像父亲还在自己身边,在和我一起工作。”带着这样的情结,郭子涵很快进入了“第一书记”的角色。
村民侯小毛是个残疾人,郭建平去世前就在为他奔波办理残疾证,郭子涵接着协调为侯小毛办好了残疾证;村民侯同法常年哮喘,郭建平生前帮助他搞起了药材种植,郭子涵继续帮助侯同法扩大种植规模。污水处理工程、村民危房改造、蓄水池的修建……起初村民并不看好的小姑娘一件件办成了大家眼中“不太可能完成的事”,也让村民对郭子涵充满了信心。
上任一年多时间,郭子涵带领村民扩大白皮松、连翘苗木种植规模,建起了药茶加工扶贫车间、文化长廊,拓宽硬化了村里的道路,增设了太阳能路灯,完成了“煤改电”项目,搞起了民宿旅游……
2021年2月25日上午,她作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奖者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亲耳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且作为山西省获奖者代表上台领奖。“这是两代人的荣誉,这项荣誉更属于大家,属于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者、参与者!”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郭子涵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郭子涵说,自己一定会沿着父亲的路继续走下去,不辜负父亲的期望,不辜负台北村村民的期望,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让台北村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