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高二(7)班 唐塘
平常百姓,家门前总有一条马路,朴实无华,无甚景致。我们每次揣着目的匆匆出门,无感于这条路的存在。
我家的门前,也有这样一条路。
四年前的盛夏,蝉鸣肆起,路面微烫,我与它第一次见面。父母为离学校更近些,买下这间房子,初一结束后,就搬了过来。看着他们忙前忙后,插不上手的我搬个凳子,在阳台偷闲看风景。叶随风动,筛过阳光,树影婆娑,细品确有清新的意蕴。但北京道路千万条,青枝绿叶的道路数不胜数,这条路没有脱颖而出的奇特,我扭过头,找别的东西消磨时光了。
然而,时间是个有趣的东西,足以令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日久生情。
现在,我要与这条朝夕与共的伙伴说再见了。我不禁开始回味这条路上的每一个生活片段。这是我离开家的路,这是我上学的路,骑行向东到学校东校区,步行往西到达学校的西校区,四年中学生涯,就是在这条路上奔波。四年多的时光,它见证我的蜕变,给予了我长情的陪伴,令我精神上与之紧密相连。
起初,这条路是我耍帅的赛道。那时初二,刚学会自行车,自以为自己车技高超,经常极速飙车,然后“唰”地来个急转弯,无论左转大弯道,还是直角右转小辅路,都不在话下,听着车轮和地面急速摩擦的声音,心里得意非凡。这条路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默默地看着我所做的一切,纵容着我的顽劣,目送我上学或者回家。那时,我的生活就像在这条路上骑车一样,自在而潇洒,人生的道路也会如此徐徐而美好地展开。
然而很快,进入了初三。风风火火上学去,嗒焉自丧回家来,成了我每天上学生活的真实写照。学业上的压力与挫折,使学校就像负能量发射器,把我冲回门前这条路。
这条路不算长,但也被二三个红绿灯斩成几段,西向的一段路,夹在两个红绿灯之间,路边是些百年大树,粗壮的根拱起它的路面,像一根根“青筋”凸起,似乎在向过往的人控诉着它长期积蓄的愤怒。中间两个绿灯的时间差,不多不少,只有15秒,恰是我以最快速度通过这段路的时间,慢一点便会被阻隔在下一个红灯前,无可奈何地再等上三分钟,我常常为此加速猛冲。母亲常说:“再等下一个绿灯多好,慢慢悠悠骑过去,也不至于屁股硌得生疼。”“你不懂初三生的争分夺秒!”我怼道,毫不顾忌这是母亲的好意。当自行车急速压过对面的斑马线时,黄灯随之转红,我的心情也随之变绿,一天的压力与烦恼似乎也都随之而去。有时候,我还会回望一眼那闪烁的红灯,然后再蹬几下,驶入小区。
这条路就这样见证了一个咬着牙,猛劲蹬,汗直流,气直喘的骑车女孩,如何瞪着红绿灯,坚定不移地驶向自己设立的目标。
如今,四年过去,我已经是一名高三的学生,初二时的天真,初三时的烦躁都已不复存在,每天早出晚归,一步接着一步,执着地为理想而奔波。如果这条路是一位见证了无数风雨的老者,他一定会为我的变化而欣慰。
一年后,高考结束,我们家又将搬家,未来不知是否还能再见。蓦然回首,亦如初见,彼时,路的那段是白衣少年,路的这段是翩翩青年,横跨了一段成长的青春。
指导教师: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