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市平阴县实验中学
七年级(10)班 翟煜涵
“老于”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今年40多岁,教学时间也有20多年。说她“老”,其实她显得很年轻。平日里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今天是小裙子,明天是小西装,没有重样的时候,皮肤很细腻,发型也很时髦,走起路来很利索。
相处久了,我们发现她和别的老师不一样——很少批评同学。上课回答错了,不骂;作文写得过于天马行空,也不责备。问她为什么,她似乎很惊讶地答道:“敢于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说明勇敢;乐于创作,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文字,说明有想象力。对这样的同学,我表扬还来不及呢,何来批评?”于是,同学们逐渐变得开放,变得勇敢,作文也越写越棒。对此,老于也只是有点小傲娇地叉着腰说:“好学生不是骂出来的,孩子的天性是不能被束缚的,语文更不是死板的,记住,语文可不是你为了考试而学的!”
每次上语文课,都成了同学们最自由快乐的时光,因为站在讲台上的不是一个只会强调生字词的老师,而是一名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做人品性的老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于还在课堂上告诉我们君子的品性是水一样滋润人心的,君子当“祸至不惧,福至不喜”,要“和而不同”“扬人之善”“泰而不骄”……而与之相对的小人则是懒惰怯懦的,是“同而不和”“讦人之恶”“骄而不泰”……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她笑着大方地承认:“我就做不到这些,所以我不是个君子。”
可我并不这么认为,那次普通的升旗仪式,我就看到了她“君子”的一面。
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忘记穿棉袄的我,瑟缩于寒冷的北风中。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转头一看,是老于。她皱着眉头焦急地叫着我,身上的棉袄已经脱下来了,头发在冷风中飞扬。“丫头嘞,大冷的天儿,你怎么穿这么少!快,穿上我的袄……”说着就往我身上披。我的心中顿时升腾起阵阵暖意。
老于,即于淑芬老师。能够成为您的学生,是我毕生的骄傲!
指导教师:于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