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不应只是一个流量收割的游戏,给予消费者应有的产品价值,才能真正立足市场。
■ 布谷
来自潮玩界的一把火,把盲盒游戏扩展到各行各业。
自泡泡玛特大火之后,其成功的秘诀——盲盒,正不断被美妆、生鲜、茶饮、酒旅等各大领域借鉴。
当喜茶、携程、肯德基、欧莱雅等一众与潮玩毫不相干的企业都在推出自己的专属盲盒之时,一场“万物皆盲盒”的风潮兴起。上至大品牌上市企业,下至商贩、中小公司,都开始打造各自的盲盒产品。那么,万物皆盲盒的时代,盲盒生意该怎么玩?又会走向何处呢?
万物皆可盲盒?
粉红的脸蛋、蓝色的大眼睛,搭配卷起的黄色头发和微翘的嘴唇,这是时下潮玩界最火的IP形象——Molly。
负责主导Molly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的泡泡玛特,于去年12月在港交所上市。凭借Molly等一系列自有IP,泡泡玛特掀起了潮玩界的时尚风潮。
在国内,泡泡玛特线下门店数量从2019年末的114家增至2020年末的187家;海外业务上,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副总裁兼海外业务总裁文德亦于近期表示,"在疫情好转之后的2021年,泡泡玛特海外销售额会同比增长3倍以上。”
泡泡玛特的盲盒生意快速增长,引得许多玩家觊觎,争相效仿。
在美妆领域,欧莱雅已推出了自己的盲盒产品——小美盒,每月都会持续上新。在欧莱雅的盲盒里,会随机装有6~8款不同品牌的试用装,涵盖科颜氏、赫莲娜、YSL等国际大牌的彩妆与护肤品。
“如果打开是客户想要的产品,她会觉得今天是她的幸运日,同时会积极地转发分享,形成一种宣传效应;如果打开是她没有购买过的产品,那就是品牌方让消费者体验产品最好的方式。”一位化妆品从业人士曾这样分析美妆盲盒的套路。从欧莱雅天猫旗舰店上看,各种不同款式小美盒,其月销量已有近1800件,累计销售额已达数十万。
携程、飞猪、去哪儿等酒旅品牌,亦推出了“机票盲盒”。4月22日,携程正式发布99元的“隐藏款”机票盲盒。据携程官方介绍,此盲盒可使用户在产品规定时间内以99元购买一张指定出发地、随机目的地、随机日期的国内机票。
除了99元价格档,携程还推出了“699元盲盒”和“999元盲盒”,在机票基础上增加了住宿、餐饮等服务。同一时间,飞猪、去哪儿亦推出了66元和88元的旅行盲盒。
以飞猪66元盲盒为例,参与活动的消费者,在得到三位好友助力后即可以66元获得一张飞往全国随机任意目的地的机票。
茶饮领域,杭州茶饮品牌蜜菓近期推出盲盒奶茶,这款奶茶盲盒有着长长的杯身,上面装奶茶,下面装有各种产品,在奶茶盲盒里装有彩票、发卡、自助餐券等礼品,更有大品牌口红、眼影、散粉。
就连肯德基也推出了炸鸡盲盒,一盒炸鸡桶,加赠2块隐藏口味的鸡翅。鸡翅在牛油火锅味、番茄火锅风味等5种口味中随机选取两种。
自2019年以来,盲盒人气居高不下,其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Mob研究院发布的《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未来5年,盲盒行业会迎来高速增长,预计2024年盲盒行业市场规模将翻两倍达到300亿元。
盲盒只是促销的外衣?
或许很多人难以想象,粉丝们为抢购Molly盲盒有多拼。在许多Molly展会上,这样的场景曾经常出现:“10点开售,早上五点多就有人守候在商场门口”;“专门乘飞机、坐高铁赶到展会举办的城市”;“发动亲朋好友掐点进行抢购,甚至找了代买和黄牛”……
大眼睛、嘟嘟嘴Molly,凭借其可爱的形象俘获了无数年轻人的心。而她是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联合几个知名设计师一起,耗费多时孵化的IP形象。
2020年,Molly仍然是泡泡玛特营收最大的来源。泡泡玛特年报显示,2020年来自Molly的收入为3.57亿元,占营收比为14.2%;第二大收入来源于另一大IP Dimoo,其贡献收入3.15亿元,占比为12.5%。
对于盲盒这门生意,王宁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盲盒的玩法本身不是核心竞争力,IP才是关键门槛。
但在“万物皆可盲盒”的其他领域,盲盒的味道有些变了,许多商家在借盲盒获取流量。
以携程为例,从4月20日起,其分别在官方微博、APP和公众号上推送“携程盲盒”。同时官方也推出了好友助力的玩法:邀请3位好友即可抢购,从而通过用户传播,获取大量流量。
在微博、知乎还有小红书上,不少消费者都在分享抢购机票盲盒的惊喜心情,由此形成了不少点赞和转发。借由线上社区的传播,机票盲盒成功实现引流。
再比如欧莱雅的小美盒,通过在盲盒中加入明星的试用装,在女神节推出线下扫码开盲盒等活动,小美盒获得了不少关注。
不仅如此,小红书博主都在种草欧莱雅的小美盒,这些美妆博主粉丝多在几千到几十万,她们有力带动了大批粉丝对欧莱雅小美盒的讨论。
种种营销动作中,商家的心思昭然若揭——盲盒只是导流工具,获流量、蹭热度才是最终目的。
盲盒玩法,天然适合“割韭菜”?
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盲盒在各个领域出现得越多,消费者的不良体验也越多。
比如在小红书上,一位用户分享,自己在中图网购买了一份盲盒,本想开出帆布袋和一些名著书籍,但结果却是小众书目,如对《有关第三者的建议》《皮书笔记》。也有用户提到,盲盒里开到的书籍没有塑封,书页是黄的,明显是积压品。
而在其他领域,涉及“随机抽取”的产品,早有规范推出。
2016年12月,原国家文化部发布《文化部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对游戏行业的游戏币做出规定:“随机抽取不得直接投入法定货币或虚拟货币,应公示抽取或合成概率。”但如今,携程、去哪儿、喜茶、麦当劳等各行各业推出的盲盒产品,未见其公布抽中概率,不少产品已经被用户投诉。
在这样一个盲盒热销的时代,盲盒不应只是一个流量收割的游戏,给予消费者应有的产品价值,才能真正立足市场。在经历各种乱象之后,盲盒生意最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