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PDF版下载

版面: 专题

凝心聚力绘蓝图 辽沈妇儿沐幸福


    辽宁省妇联开展“共享蓝天共筑中国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主题活动。

    “故事妈妈”带领小朋友们在侦探绘本情景互动空间中变身神奇小侦探。

    大辽姐姐宣讲团通过表演唱、快板、三句半等妇女群众易于理解、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基层对广大妇女进行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妇女群众身边,送入妇女群众心中,引导广大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事业,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多次就做好妇女工作、促进妇女发展、深化妇联改革作出重要指示,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妇女事业,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迈出历史新步伐,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妇女儿童在经济、政治、健康、教育、社会福利保障等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妇女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加大投入落实妇女儿童民生项目

    寒暑假是辽宁抚顺县峡河乡大房子村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平日里寂静的小山村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充盈着活力与朝气。

    美术、剪纸、书法、音乐……这些都是孩子们平日里最喜欢的课程,来自大学校园里的哥哥姐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这些“小心愿”在村里的妇女儿童之家都可以实现。

    在留守妇女儿童比较集中的辽宁朝阳市,当地妇联还与心理咨询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家庭教育机构等团队合作,由专业人员为留守妇女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儿童团训、法律讲堂、家教家风等多项健康多彩的专业服务。在心理团训活动中,老师们带领留守儿童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不断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团训后,孩子们从怯生、害羞到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理想,脸上洋溢出久违的笑容。

    妇女儿童之家是辽宁省妇联联合省发改委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在留守妇女儿童集中的乡镇开展培训和关爱活动的场所。妇女儿童之家统一标识、专人管理,通过统一配备活动设施和文体用品等形式,确保妇女儿童活动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辽宁省已投入5661万元,修建妇女儿童之家333所,成为辽宁妇女儿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感最具有代表性的惠民实事之一。

    五年来,辽宁省将妇女儿童发展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部门职责范围和专项规划、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政府民生工程、同级财政预算和政府专项督查,制定出台《落实辽宁省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目标任务三年滚动计划(2018-2020年)》,全省投入大量资金为妇女儿童提供医疗、教育等保障,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救助、妇女儿童之家建设等作为政府民生项目统筹推进落实。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安居工程、农村贫困母亲脱贫致富工程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连续投入1494.9万元为1401户贫困母亲修建住房,投入900万元扶持4500名贫困妇女发展致富项目。

    在确保妇女儿童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的同时,辽宁各级党委、政府为妇女儿童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支持。重点推动涉及妇女儿童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内容纳入全省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母婴安全行动、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福彩圆梦·蓓蕾慈善”救助工程、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等,优化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优先安排实施两个《规划》经费预算,单列省妇儿工委工作经费,按照妇女人均1元钱标准安排妇女工作经费,为妇女儿童事业提供保障。政府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共同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尊重妇女、保护儿童成为社会共识、时代风尚。

    妇女儿童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每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连的社区、公园、草坪上总会铺上几块爬行垫,孩子们光着小脚丫依偎在“故事妈妈”身旁,徜徉在神奇的童话世界。孩子身边的“故事妈妈”来自大连市妇联“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用读书照亮孩子们的生活,是“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创建的初衷。

    2016年“故事妈妈”成长学院创建以来,先后举办亲子阅读培训12期,720多名“故事妈妈”学成毕业,成为亲子阅读推广志愿者。每一个“故事妈妈”就是一个流动的图书馆,她们分布在大连的11个区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故事会、公益分享会等3000多场,让上万个家庭听到了“故事妈妈”的感召,感受到了亲子阅读的魅力。

    “故事妈妈”成长学院的创建让众多的女性和孩子因此受益,也成为“书香辽宁·精彩人生”女性读书活动给辽宁妇女和儿童文化素养搭建的众多平台之一。五年来,辽宁利用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常年开办文化公益讲堂和文化艺术培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妇女儿童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五年来,辽宁建立了5000多个“巾帼学堂”,100支巾帼宣讲队伍、10万余场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600余万名妇女接受教育。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我和祖国共成长”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爱国爱家、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264个省级“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和电商培训、科技服务直通车线上线下为600余万人次妇女创业就业赋能。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妇女儿童网络战略联盟,1046个市县区新媒体平台联动发力,聚集4900余名网宣(评)员、网络大V,广泛联系覆盖妇女群众。3550支巾帼志愿团队、33.8万名巾帼志愿者服务奉献社会,弘扬强大巾帼正能量。

    五年来,辽宁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辽宁省不断加强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各阶段性别差异基本消除。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布局合理,全省共有幼儿园9903所,学前毛入园率90.5%,“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进一步缓解。“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农村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3%,义务教育阶段女童小学六年巩固率达99.3%,女童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5%,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基本消除,所有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妇女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优化

    今年5月初,刚生完二宝的刘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医院做听力筛查,不仅医院服务细致入微而且新生儿筛查的多项病种都纳入了免费的项目,刘女士轻轻地在孩子耳畔说:“宝宝,你刚出生就享受到国家的福利啦!”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从2020年4月1日起,辽宁省将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和听力障碍纳入新生儿病筛查病种,这些疾病如果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将会影响患儿智力发育、身体发育和造成因聋致哑。

    据悉,为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辽宁省人民政府将“为全省新生儿实施免费疾病筛查”工作纳入2020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筹集30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全省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实施免费疾病筛查。辽宁为新生儿实施免费疾病筛查不仅是为全省妇女儿童健康提供暖心服务,更是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

    五年来,辽宁妇女儿童健康水平逐步提升,妇女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不断优化,生育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妇女,全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8/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5‰和4.5‰以下,全省妇女儿童健康保障能力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19年,全省妇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09岁。

    辽宁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覆盖全部农村县(市)和城市低保特困低收入家庭,实施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188.7万人,乳腺癌筛查100.7万人,6537名患病妇女得到及时治疗。实施计划怀孕夫妇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1.7万人,并提供生育咨询和指导。实施辽宁省“两癌”患病贫困妇女专项彩票公益金救助项目,累计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省彩票公益金、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8822万元,救助患病困难妇女9022人。面向妇女群众宣传“两癌”检查,免费检查人群从农业县市区农村妇女扩大到全省城市低保、特困、低收入等困难家庭适龄妇女。

    五年来,辽宁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获得感持续增强,参与政治和社会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辽宁大力推进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新一届省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分别达29.53%和32.9%。在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明确采取“专职专选”等办法保证每个村(居)民委员会中至少有1名妇女成员。妇女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纳入全省综合治理总体布局,在全省村和社区建立1.5万个妇女议事会,创新推出“3+1”模式网上妇女议事会,常态化排查调解家庭纠纷,妇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更加积极有为、作用日益增强。

    沈阳汗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东霞:火红五味子照亮小康路

    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种植设施,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按时回购……于东霞的“一条龙”贴心帮扶让沈阳市辽中区的妇女们吃下了“定心丸”,房前屋后种下五味子发展庭院经济,火红的五味子不仅美了庭院,更照亮了奔向幸福生活的“小康路”。

    于东霞是沈阳汉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她的带领下,合作社从一家“家庭农场”起步已发展成集五味子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种植五味子300亩,年产量达50吨,年产值500万元以上。

    注重产品的品质是于东霞五味子产业发展的关键,合作社产品均达到绿色标准,生产过程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并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腐熟还田、智能水肥一体化、冷库储藏和智能烘干生产线等绿色防控智能新技术,产品不仅国内供不应求还远销海外。

    合作社成立之初,生产种植中经常遇到技术瓶颈,劳动任务量也较为繁重,缺乏科学技术管理,导致了五味子产量不高,经济效益较低。于东霞专门购买五味子种植方面的书籍自学,参加“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的果树专业进行学习,提升种植管理技能。同时引入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提升合作社的产品和管理层次,增加经济效益。

    于东霞积极响应国家加大农业科技力量投入的号召,将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引进合作社,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配方,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及特点,将肥液与水均匀、定时、定量地灌溉五味子根部,实现灌溉与施肥同步操作,不仅节水、节肥、节省人工,提高作物品质,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还解决了畜禽粪便污染的问题,实现土壤环境有机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循环及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根据五味子产后贮藏运输的需要,于东霞引进了智能数字化烘干传感温控技术,烘干生产线可预设风速与温度,无需专人值守,快速烘干,解决了五味子采摘后的储藏问题,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劳动力和时间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于东霞在合作社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在她的扶持下,已解决当地周边农户就业200余人,帮助当地和朝阳凌源市8户生活困难姐妹种植五味子,同时对种植户从生产到销售全程手把手跟踪服务,真正解决生活困难姐妹们的难题。2017年以来,于东霞先后为沈阳新民、丹东宽甸、朝阳凌源等地种植户进行免费技术指导,促进了五味子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增收。

    谈到未来发展规划,于东霞说:“希望能够打造集中医健康养生、乡村旅游为一体产业园,成为独具辽沈特色的中医文化体验示范基地。”同时也希望能以产业园引领周边农民致富,发扬壮大中医文化理念,促进中药材生产与生态农业和健康养生协调发展。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