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范淑贤
在革命老区河北武安冶陶镇,有个600年历史的石头村落——安子岭。安子岭乡风淳朴,民风敦厚,“最美家庭”乔彩书家就在这里。
这个最美家庭由两户组成:乔彩书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以及乔彩书丈夫舅妈与她的两个儿子。
两个原本亲戚关系的家庭,同吃共住二十多年,血脉相连,情深意浓。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女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从乔彩书嫁给丈夫刘国所说起。
1993年,乔彩书嫁给本村的刘国所。
1998年,刘国所的舅舅因病去世,留下41岁的舅妈刘拉书和7岁的韩未峰、5岁的韩未龙两个儿子。
舅妈因为丈夫去世过于悲痛,精神恍惚,不能正常照顾年幼的孩子。从那时开始,乔彩书就经常将她们娘儿仨接到家中吃饭。善良的乔彩书说:“丈夫的亲人,就是我的亲人!”
2003年,舅妈突生一场大病,韩未峰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辍学去城里打工。为了让他安心,乔彩书正式把老二未龙接到家中,跟自己的大儿子一起吃、住、上学。她还想把舅妈也接到家中照顾,可舅妈怕拖累她,死活不答应。拗不过她,乔彩书每天给舅妈送饭,或接她来家吃。
那个年代的山村,谁家也不富裕。当时,刘国所在外打工,一年挣不了几个钱,但乔彩书从不向生活低头。因为要照顾舅妈和孩子们,无法外出打工,便和丈夫合计买了台压面条机,在村里做面条加工。虽然更忙了,但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2006年是乔彩书最难熬的一年。3月,公爹瘫痪;8月,母亲瘫痪。此时,她还照顾舅妈母子二人。那一年,她就像梭子在三个家庭之间来回奔忙。
为了让腿脚不便的公爹出门看戏,乔彩书把绳子一端捆在自己腰上,一端托着老人的脚一步一步移到戏台跟前。说起对两位老人的照顾,村里人说:“彩书每天把老人伺候得干干净净的呀!”
2008年,老二未龙初中毕业,成绩不太理想。乔彩书担心身子单薄的他,将来没有生活依靠,就决定让他跟自己的儿子刘振武去县里的职教中心学电气焊。但那一年,她的小儿子刚出生,经济上捉襟见肘,给两个孩子交学费成了大问题。
未龙是个懂事的孩子,看着眼前的囧境,硬要和哥哥一起去打工。乔彩书第一次急红了脸。未龙永远忘不了表嫂那一顿数落:“不行!嫂子借钱供你上!你哥没能把学上下去,不能再把你耽误了!借钱还可以还上。不上了,这辈子可就再没机会改变命运了!”乔彩书东拼西凑,把孩子们的学费给交了。
未龙职教毕业后,就职于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活很稳定。看着他出息的样子,乔彩书很欣慰,但又惦记起未峰,“怎么让未峰也有个光明的未来?”
2010年,跟家人和舅妈商量后,她让未峰参军入了伍。到部队后,未峰因为能吃苦,表现优秀,升为三级士官,还立了两次三等功。每年未峰回家探亲,总是穿一身笔挺的军装穿街过巷,也总是第一时间冲到乔彩书的面前,叫一声:“大嫂,我回来了!”“那一刻,我常想,我这辈子没白活,我对得起未峰、未龙,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乔彩书说。
乔彩书对未峰、未龙说:“你们大胆去外面闯荡吧。你妈由我管着,一百个放心!”看着孩子们都有了出息,舅妈身体恢复得也很快。
“现在舅妈还和我们在一起生活,由我来照顾。”乔彩书说。常有人问她:条件好了,为什么没送舅妈去养老院?乔彩书淡淡一句:“从没想过,她谁也不找,只找我。”
乔彩书说:“孩子们都有出息,我很欣慰。他们能早日成家立业我就更放心了。”前年,未龙在县城已买了房。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乔彩书一下子变得轻松许多。可她哪是能闲得住的人?随着乡村振兴浪潮滚滚,安子岭这个古村落焕发出更大的生机。2017年,乔彩书紧抓商机,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每逢周末来农家乐的游客比较多,少则10多人,多则40多人。人少了,我和儿媳一起招待;人多了,我把村里一块儿跳舞的姐妹们叫来帮忙。”
安子岭游客遍布全国各地,热情好客的乔彩书和客人们都成了“亲戚”。很多客人每年都会来安子岭旅游,每次一进门就说,“来串亲戚了”。乔彩书和她的城里“亲戚”们一起去地里挖野菜、摘山韭花、包饺子、谈天说地。“亲戚”们拿走了她送的山货,也给她带来了外面的小礼物。
现在,乔彩书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丰富多彩,“我每天6点起床,打扫卫生、喂鹅,开始一天的日常生活。农闲了织布,拉小提琴、弹电子琴,和舞友们跳跳广场舞、附近旅旅游。”
无论家人、邻里还是山外游客,大家都很喜欢与她聊天,叫她“向日葵女人”,因为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她永远面带微笑,勇敢面对。
乔彩书说:“我很喜欢大家叫我‘向日葵女人’,我愿意向向日葵学习,无论远近亲疏,用乐观向上去感染每一个人,用温情温暖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