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 杜静
5月16日早晨6点30分,安徽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今天风大天冷,请大家戴好口罩,沿着走廊下面有序排队”“不能空腹打针哦,没吃饭的领了号回去吃点东西再过来”……28岁的街道社会事务部工作人员周丽正耐心地提醒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的居民注意接种事项。
扎着马尾,穿着红马甲,嗓音沙哑,戴着口罩也没能遮住周丽左脸的伤痕。5月15日早晨,也是在同样的位置,周丽在引导居民有序排队时被拥挤的人群挤倒,不小心摔了一跤,左脸碰到了绿化带上,流了不少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给她做了紧急消毒处理,抹了点药膏后叮嘱她好好休息观察一段时间。可她一刻也没耽误,又奔走在疫苗接种服务一线。
28岁的周丽,自从2017年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基层,去年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她就奔波在社区防控一线。今年3月,周丽进入义城街道社会事务部工作,专职负责防疫工作开展,连日来一直奔波于辖区各接种点以及居民小区、企业、学校、建筑工地,宣传推广疫苗接种工作。
5月13日,随着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合肥市肥西县筛查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群众接种意愿空前强烈。从5月14日开始,合肥各疫苗接种点突然“爆棚”。数据显示,截至当日晚12时,全市累计接种26466万剂次,仅14日一天,全市接种36.41万剂次,创单日接种最高纪录。
连日来,作为接种点,义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异常忙碌。街道积极推进“送苗上门”,为确保居民安全有序高效接种,已组织城管、社会事务等部门40余名工作人员下沉接种一线,周丽正是其中一员。
延续头一天群众争相接种的“火爆”场面,5月15日,义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疫苗接种次数首针近900针剂。为了不耽误工作,意外摔伤的周丽只是简单处理下伤口,又立即打电话联系辖区万慈小学,落实为学校送疫苗的事儿。
“这几天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和街道工作人员全员在岗,特殊时期,大家都是连轴转的模式,我这点儿小伤不算什么,给万慈送疫苗的事情前几天就定好了,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了。”周丽说。
8点20分,她已经赶赴万慈小学,为该校教职工送疫苗上门。当天上午10点,当她得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短缺后,又主动请缨前往区疾控中心领取疫苗,核对、扫码、入库,带着疫苗马不停蹄赶回卫生服务中心,来不及擦干被雨水打湿的头发,周丽又继续投入志愿服务中。
晚上7点30分,义城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迎来了当天最后一批疫苗接种者——合肥第四中学教职工。完成“最后一单”。晚上8点30,周丽又赶回到街道,给做核酸检测的重点人群进行电话回访。夜里11点,终于忙完一天的工作后,临睡觉前,周丽才发现自己的左脸红肿得厉害,疼得连枕头都碰不得,只能保持一个姿势侧卧休息。
然而,第二天早上6点20分,周丽又早早地来到了自己志愿服务岗位。
三天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合肥市蜀山区奥体中心方舱疫苗接种点、瑶海区万绿园社区设立的临时接种点等多个疫苗接种点看到,井然有序等待接种队伍旁,活跃着一个个像周丽一样的、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她们协助群众填写资料信息、帮助医护人员答疑解惑、维持秩序、稳定情绪……
而在这场“来得急、稳得快”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为确保群众尽快有序接种,合肥市委、市政府也在不断调整政策措施。5月15日,合肥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确保疫苗供应充足,采取预约和领号等措施,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市直单位党员干部要“让群众优先接种、让基层一线人员优先接种”。
从群众有顾虑时,领导干部带头接种,到群众接种需求强烈时,领导干部礼让——合肥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举措发布以来,及疫苗接种现场的秩序井然、细致体贴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