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市妇联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注重思想引领,做足“家”字文章,推动首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5月15日是第28个国际家庭日。连日来,北京各级妇联组织的一系列家庭家教家风活动在城乡、社区之间持续如火如荼地开展。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妇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论述,大力培育新时代家庭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北京市妇联立足职能、发挥优势,注重思想引领,做足“家”字文章,推动首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深化家庭文明创建 培育弘扬新时代家庭观
为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支持家庭文明建设、弘扬良好社会风尚的浓厚氛围,自2014年以来,北京市妇联联合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持续开展寻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动,已经累计选树各级各类“最美家庭”近65万户。
为了进一步丰富家庭工作形式,在国际家庭日当天,北京市妇联家庭成长中心揭幕,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首都最美家庭工作室”召集人授牌仪式。
今年以来,为结合建党百年、筹办冬奥等重点工作,北京市以“月寻、季推、年选”的创新方式,深度挖掘选树爱党爱国、助力冬奥、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等有代表性影响力的家庭典型,决定每季度推选最美家庭50户、年底将揭晓最美家庭200户以及年度“十大首都最美家庭”。
今年4月,2021年第一季度“首都最美家庭”榜单揭晓,谢慕兰、王璞等50户家庭上榜。
同时,为创新工作方式,引导家庭成员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北京市妇联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清风北京·廉洁齐家”家风作品征集、“走向2022,家庭与冬奥同行”等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主题,“芳华礼赞:庆祝建党百年‘舞蹈进万家’活动”面向社会征集作品,这项活动由北京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联合各区妇女儿童中心举办,旨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做科学健身活动的践行者,文明生活理念的倡导者。
提供家庭教育支持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月22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东城区妇联在龙潭街道幸福社区开展了“党史学习 礼赞百年”家庭读书活动,正式开启了东城区妇联“传承好家风 永远跟党走” 带领家庭成员学党史主题教育。
古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近年来,北京市妇联着力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依托妇儿工委议事协调平台,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家庭教育工作制度,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逐步推进覆盖0~18岁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家庭教育专业性系统性,今年将重点做好4~6岁课程研发工作。
同时,完善家庭教育专家智库资源,为家庭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智力支持。根据不同人群和家庭的需求,搭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家庭教育服务平台。
今年,北京市妇联还推出一项重要举措,市区联动,围绕搭建家庭建设支持体系与儿童健康成长的资源平台,建设市区镇(街)三级“家庭成长中心”,打造线上线下“6+1”立体化服务阵地(和美家园、家长学校、萌娃乐园、童悦书馆、安康空间、幸福驿站、家庭成长线上服务平台),为家庭提供集教育、服务、宣传、展示为一体的成长家园。
同时,北京市妇联还加强培育年度家教主题系统化建设。以“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开展“丹青画卷颂党史”绘画征集、“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在广大少年儿童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加强家庭关爱帮扶 为妇女和家庭办实事解难事
为了精准施策做好“家”文章,北京市妇联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重点聚焦市中小学家庭需求及妇女减负问题开展调研,积极以首善标准做示范、出经验,推动新时代首都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时,北京市妇联还持续做好孕产妇、中小学生家庭、援建干部家庭,以及困境妇女儿童、空巢老人、单亲家庭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分类精准关爱服务;面向中小学生家庭,重点吸纳女大学生等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好寒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面向援建干部家庭,制定了服务清单,提供特色课程培训、维权咨询、家教、家政等服务;面向困境家庭,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接力帮扶机制,用好北京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大力实施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健康项目,开展资金救助、资源链接等帮扶。
下一步,市妇联将深化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使家庭文明创建更接地气、家庭教育指导更符合需求、家庭服务更加精准,不断满足广大妇女与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