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小传 /
朱丽华,“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奖”获得者,从医36年,她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资助了587人次贫困孩子,治疗病人23万余人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乔虹
“我愿意为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新生活的希望。”面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浙江省嘉兴市丽华中医诊所所长朱丽华坚定地说。
今年5月16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包括朱丽华在内的4位残疾人事业领域党员代表围绕“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与记者们分享交流了他们的人生经历。
40多年前,两次意外把朱丽华从光明推入了黑暗。失明那年,她还不满20岁。也曾一度消极沉沦,也曾对生活失去信心,是广播中“海迪姐姐”的一场报告打开了她的心扉,让她重扬生活的风帆。
成为一名像爷爷一样的中医师,是朱丽华从小的梦想。虽然失明给她的工作、学习带来了很多不便,困难重重,但一想到当医生的理想,任何困难都能克服。朱丽华相信只要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
2008年,朱丽华如愿成为嘉兴市一名盲人中医师,并创建了自己的丽华中医诊所。诊所里所有技术人员全都是盲人。她免费教学、包吃包住,有一个学员在诊所工作已整整30年。
朱丽华的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那是她的盲人学员拧出来的。诊所里的每个盲人,都是她自己手把手地教,让他们在她身上试验。朱丽华说,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今后不在患者身上出现错误。“这是一个医生对患者的负责,也是一个党员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使命。”
作为一个生长在党的诞生地南湖边的党员,有着近30年党龄的朱丽华说:“‘红船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以党员的标准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大家在党的指引下走向新生活。”
朱丽华不喜欢别人叫她“老板”,她说自己在诊所里就是为员工服务,给他们建了这个平台,也把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给她的爱传递给他们,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了自己的美好明天去打拼,为社会做贡献,体现自身价值。
从曾经的嘉兴市社会福利院11平方米的一间房、一张床,到如今467平方米、20个床位的诊所,从医36年,朱丽华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资助了587人次贫困孩子,治疗病人23万余人次。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是朱丽华获得“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奖”时组委会给她的颁奖词。朱丽华说:“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大爱,给予了我今天的一切,所以当有困难的人需要我帮助的时候,我觉得很荣幸帮助他们走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之路。”
当生命以痛相吻,她却选择报之以歌。朱丽华深信,虽然是残疾人,只要心不盲,只要辛勤劳动、努力付出,一样会为社会做贡献。她希望政府给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比如让盲人推拿按摩有正规培训基地,让更多盲人朋友,特别是学有所成的朋友,能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让残疾人有更多劳动就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