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女界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院区急诊科护士长秦玉玲:

拼搏在急救战场上的“花木兰”


    □ 戴成彧 王亚东

    4月凌晨的北京,阴雨绵绵,乍暖还寒。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院区急诊科正在上演一场与死神抢人的搏斗……

    “患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在一片慌乱中传来护士长秦玉玲镇定的指挥声。就在一分钟前,一名独自前来就诊的中年男性突然晕倒在急诊门口,得知情况后,秦玉玲迅速组织医务人员开始抢救。

    此时,患者的呼吸心跳已停止,她和同事们随即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竞速赛跑:心电监护、心外按压、心脏叩击、除颤,能用的都用上了,当所有人都感到没有希望了,秦玉玲却始终不放弃。她替换下疲惫的护士继续给患者做心外按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坚持不懈抢救,患者逐渐恢复意识,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此时的秦玉玲才松了一口气无力地瘫坐在地上。几天后,这位患者带着家人来到急诊科专程感谢救命之恩,他展示了胸前除颤留下的印记,动情地说:“这是生命的印记,没有你们的奋力抢救,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这样惊心动魄的夜晚对秦玉玲来说简直再普通不过了,凭借扎实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监护室及急诊工作经验,使她在面对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容应对,力挽狂澜。急诊科承担着各类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任务,其中大多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昏迷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重症肝病和严重传染病。科室还承担着24小时保障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紧急救治。依托多年护理经验,秦玉玲总结归纳了一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对重症患者紧急救治起到重要作用。

    在平时一线护理工作中,秦玉玲时刻牢记“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的医护信条,对待危重患者像知心大姐急其所需,对待弃婴像母亲一样怜爱呵护,对待“三无”患者如亲人般体恤照料,很多新入职的同事告诉记者:是护士长的言传身教让他们学会怎样做一名好护士。

    传染病医院的急诊科是发现处置突发疫情的最前线。身为科室护理带头人,秦玉玲总把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平时遇到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她会第一个冲进隔离接诊室,询问症状、处置病情、排除风险。急诊护士们都说:我们就像敢死队,护士长就是敢死队队长。担任急诊科护士长的9年来,秦玉玲带领团队在应对禽流感、新冠肺炎等疫情时,总能果断处理、科学防护、严格筛查,从未出现漏诊漏报和交叉感染。

    秦玉玲不仅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精湛的救护技术,还将临危不惧、妙手回春的急救技术传递到国外。参加工作二十余年来,不管是鏖战非典、防控甲流、汶川抗震,还是援塞抗埃、抗击新冠肺炎等重大任务,总能看见她的身影。去年4月,国家组织军队专家前往巴基斯坦执行援助抗疫任务,秦玉玲毫不犹豫积极请战。她泪别年迈的父母、即将参加中考的大女儿和刚刚9个多月的小女儿,作为专家组唯一护理人员出征海外。针对当地医院区域划分不合理,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等问题,秦玉玲连夜画出布局图,按照传染病医院消毒隔离、感染控制要求,划分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为患者和医务人员设计了专用通道。同时,她精心设计培训课程,连续多日为巴方医务人员展开培训,辗转前往各区进行指导交流,并综合当地健康习惯、宗教习俗等因素,提出9个方面防控建议。

    考虑到当地人员防范意识淡薄,也缺乏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秦玉玲和队友们边走边宣教,一路播撒“防疫”的种子,一路消除百姓的恐慌。一天,在离专家组驻地3公里的地方接连发生2起恐怖袭击,造成多人死伤,秦玉玲和队友们不顾自己安危,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救治受伤的百姓。援巴2个月,她们帮带医疗机构11家,培训医护人员600余名,参与救治危重患者30余人,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道义担当和中国医务工作者的优良素质,得到了驻巴使馆和巴方高层的高度赞誉,受到巴基斯坦总统的亲切接见。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秦玉玲眼里,没有生死纠结,只有大爱无疆,她用一次次急救战场的拼搏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救死扶伤的使命追求,展示着军中巾帼不输男儿、敢打必胜的时代风采。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