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辽宁医护工作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防线,用耐心和细心换来了市民的安心。截至5月18日,辽宁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人数已达952.73万人,累计接种剂次数已突破1100万,达1126.07万剂次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辽宁营口站前区南湖社区书记高秀影已经连续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奋战六天了。早上7点钟开始接种疫苗,她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晚上10点多居民接种后陆续回家,她始终坚守到最后一刻,连日来超负荷的工作她的嗓子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但是看到居民积极的配合和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团结,高秀影说,累点、苦点她甘之如饴。
南湖社区居民有1.5万人,人口多、范围广,管控起来十分困难。营口鲅鱼圈疫情暴发后,全市迅速进入临战状态,高秀影克服亲人刚刚离世的悲痛,迅速投入社区抗疫一线,建立起居民群,组织辖区居民开展核酸检测,筹集物资,每天不停地在奔走在社区内,解决居民的每一个需求。
南湖社区设置了2个核酸检测点,第一天就有4000多居民前来检测,面对大量的人流高秀影不仅要确保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还要避免人员聚集造成的感染风险,烈日下她和“巾帼志愿者”成了社区疫情防控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大喇叭宣传广播、维持排队秩序、讲解接种须知……排队的居民也主动加入维持秩序的行列中。高秀影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检测中难免有居民会有些急躁,但大家看到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这么辛苦,都自发维持秩序。居民黄大爷说:“工作人员都好几宿没回家了,我们有啥不能理解的!”
听到黄大爷的这句话,高秀影的眼泪夺眶而出,做了30多年的社区工作,能得到老百姓的发自内心的理解和认可,她觉得这比任何的嘉奖都有分量。
在站前区惠安社区核酸检测点,不少群众傍晚赶来检测,队伍长达数百米。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民警在现场引导群众排队采样,从进场登记信息到完成采样,全程用时不超5分钟。社区负责人介绍:“不管多晚,只要群众来,我们就会继续工作,一直到最后一位采集完成。”
疫情暴发以来,营口市妇联第一时间向全市妇女和家庭发出倡议,号召各行各业妇女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广大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医护工作者、巾帼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中。
5月16日,鲅鱼圈区第二次全民核酸检测中,营口港“火焰蓝”志愿者马青青义无反顾地报名当了社区志愿者。因为刚刚结婚不久,婆婆希望她能尽快生个孩子,不想让她去冒险。婆婆在社区进行核酸查验时,意外地在人群中看到了一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背后写着“马青青”三个字。她快步走上前去,与马青青对视了一眼,淡淡地说了一句:“孩子,注意安全,妈等你回家吃饭!”霎时,让这个话不多的女孩鼻子一酸,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浸湿了护目镜。
在沈阳东北国际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80余名医护人员从早上7点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左右,每日2000余名的居民在巾帼志愿者的引领和服务下井然有序的接种,极大提高了接种效率。
沈河区、浑南区等地,当地妇联组织不仅组织巾帼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还协助社区开展人员排查、统计工作。与此同时,和平区妇联发挥维权热线、法律咨询热线、“3+1”妇女议事会平台等渠道,为中风险地区妇女和防疫志愿者提供政策解答、心理辅导等服务。为防止疫情境外输入,沈阳市妇联机关干部“五一”等节假日期间始终坚守在海外归国人员集中隔离酒店,为归国隔离人员提供暖心服务。
连日来,辽宁医护工作者、巾帼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筑起了疫情防线,用耐心和细心换来了市民的安心。据悉,截至5月18日,辽宁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人数已达952.73万人,累计接种剂次数已突破1100万,达1126.07万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