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蹚不过的河。心中有梦无难事,酸甜苦辣都是歌。”这首由彭夏英自编的山歌唱出了一名农村妇女朴实的心里话。彭夏英曾是江西省井冈山市神山村里日子过得最贫困的人之一,如今却已是当地响当当的名人:当选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心中有梦”的彭夏英是全省万千女性的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在努力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致力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帮助和支持全省广大妇女实现个人梦想,享有出彩人生。
多措并举帮助妇女全面发展
在以往连续三年举办全省妇女创业创新大赛的基础上,去年虽受疫情影响,但江西省仍举办了“妈妈的味道”巾帼农家乐非遗美食大赛。自2020年5月开始初赛,到7月的复赛,再到9月13日的决赛,一路下来,各类美食在满足了人们味蕾的同时,更搅动了广大妇女运用传统美食类非遗项目,通过农家乐形式创业就业的热情,也为促进乡村旅游,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增添了巾帼力量。
事实上,为增强妇女群众尤其是贫困妇女的创业就业能力,江西省每年都开展针对妇女的电商、手工、种植、养殖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此外,江西省妇联已连续2年开展农村女经纪人培训,连续4年开展职业女农民培训,连续9年开展家政服务员培训。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当前江西省妇联正在开展“我是妇联干部我为妇女办实事”活动,其中推动妇女创新创业,助力妇女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江西省妇联明确提出,今年将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下沉力度,对农村妇女进行家政、电商直播、手工制作、新型职业女农民等特色培训,重点推广一批巾帼特色农产品、培养一批妇女带货达人,引领广大妇女通过新经济新业态创业致富。加快培育乡村振兴女性人才,实施“高素质女农民”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以赛促训强技能,举办“江西表嫂”家政技能大赛等,促进城乡妇女职业技能提升。
为提升培训实效,增强妇女群众就业能力,该省还一改以往把基层妇女请上来培训的模式,持续推进“四个下沉”,让干部走下去、工作沉下去、活动放下去、宣传融进去,直接把优秀的师资力量送到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基层妇女进行“点单式”培训,切实让妇女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一门技术。
从每日收入几十元的制衣厂女工,到年薪10万+的金牌月嫂,实现美丽嬗变的曹银凤正是得益于妇联组织开展的家政技能培训。
曹银凤来自兴国县长冈乡石堰村,因丈夫意外离世,她独自供养一儿一女,生活艰难。根据曹银凤的家庭情况,村里将她家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在参加了兴国县妇联免费组织的“兴国表嫂”家政服务(月嫂)培训班,通过专业技能知识学习后,曹银凤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和培训合格证,开始涉足月嫂行业。凭借淳朴、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曹银凤得到了越来越多雇主的认可。这让她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她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作为精准扶贫对象,曹银凤的故事更像是一个缩影,而这也恰恰说明,在脱贫攻坚战中,妇女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全省广大妇女用双手打拼出幸福新生活,撑起了脱贫攻坚的“半边天”。
多方联手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受村规民约的影响,在拆迁后引起的宅基地权益受损,曾经让金溪县秀谷镇陶家村委会樟树埠村小组的黄水仙一筹莫展。是江西省妇联和省国土资源厅当年联合发出的《关于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通知》给她吃了定心丸,一起由此引发的农村妇女宅基地权益受损事件也成功化解。
据了解,省一级部门专门就保障农村妇女宅基地权益发出通知,当时在全国属首次。通知专门提出,要破解因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的决议、村规民约等造成实践中妇女权益受损问题,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宅基地权益。
不仅如此,遵循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在发展中支持和帮助妇女的理念,江西省加强维护妇女权益的顶层设计,近年来还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政策,如《关于加强妇女平等就业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江西省反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等。
为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促进男女平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今年4月,江西省举行第二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新闻发布会。省妇联与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等联合发布的十大案例涉及妇女婚姻家庭权益、妇女劳动权益、反家庭暴力等妇女维权重点热点问题,不仅在类型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更在案件办理过程和法律效果上具有指导性、示范性。
刚性的制度设计和对妇女的全方位保护是全省妇女事业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如今越来越多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紧要、最现实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妇女受惠受益也越来越多。
——妇女参与社会管理水平有新提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培训女干部纳入议事日程,尤其加大了对基层女干部的培训力度,女性在社区建设、乡村建设、精准扶贫、环境整治等基层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妇女健康状况有新改善。启动孕产期保健集中管理,在县、乡、村建立妇幼健康三级服务网络,做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推进免费婚检工作,连续两年将免费婚检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
——妇女社会保障有新发展。加大生育保险保障力度,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安排省级补助资金用于全省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诊断,为城乡贫困患病妇实行保险救助。
……
创新引领妇女工作出新出彩
妇女事业迎来新气象,也折射出全省妇女工作和妇联组织的蓬勃活力。
5月14日,在江西景德镇,随着铿锵有力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在全场唱响,也标志着“赣鄱巾帼心向党扬帆奋进新征程”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团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宣讲已经走遍了江西全省11个设区市,线上线下受众群众达700万人次。
“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队伍由江西省妇联发起,截至今年5月,江西全省各级“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员共有3000多人,宣讲场次超过5500余场。宣讲团创新多种宣讲方式,用大白话、大实话宣讲,小故事、小场景传播,在各地妇女群众中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宣传政策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展示广大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此外,围绕参与基层治理,该省还打造“邻家嫂子”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将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在群众身边。目前,全省注册巾帼志愿者超36万人。
在江西,还活跃着一支村妇女小组长队伍。截至目前,全省已配备村妇女小组长近19万名,实现了全覆盖。村妇女小组长配备工作是江西省妇联主导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是基层妇联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有力举措。依托村妇女小组长作用的发挥,江西省走出了一条具有妇联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在深化妇联组织建设改革、实施“破难行动”中创出了江西经验。
在江西,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同样在乡村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半边天”作用。自2018年江西省妇联联合省司法厅、省法建办共同开展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来,在三年的时间内,已把全省2.7万名村(社区)妇联主席培养成为“法律明白人”骨干,全省90万名农村妇女培养成为“法律明白人”。农村妇女“法律明白人”已成为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权益保护的“保障员”,社会事务的“监督员”。
“扶贫先扶志,脱贫先脱脏,创城先创家”、“房子再好,要勤打扫才清洁;庭院再大,要勤整理才美丽”。在江西各地,类似这样倡导“清洁家庭”的宣传标语十分普遍。从2017年开始,江西省妇联在全省大力推进“清洁家庭”家庭创建工作,吸引了全省广大妇女和家庭热情参与,有效发挥了妇女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会文明、促进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彰显了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引领、服务、联系的职能定位,丰富工作载体,健全工作体系,创新工作方式,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凝心聚力,妇女发展更加主动有为,家庭建设更加贴近需求,维权服务更加温暖人心,基层妇联改革更加扎实深入,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江西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庆表示。
第一书记扑下身子 幸福村变了模样
王艳玲是江西萍乡莲花县商务局局长,同时又是莲花县琴亭镇幸福村第一书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第一书记?
作为省三八红旗手和省巾帼建功标兵,王艳玲的回答是——“沉得下来,走得进去,做得成事。”对此,她解释道:沉得下来,就是要扑下身子沉在基层;走得进去,就是要走进老百姓心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做得成事,就是不能嘴上放“空炮”,要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2016年9月,时任莲花县商务局副局长的王艳玲被选派到琴亭镇幸福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她的丈夫已被派驻到其他村任第一书记。两口子都去当第一书记,家里谁照顾? 王艳玲不是没有犹豫过。可她转念一想,“这是组织的信任,更是个人的担当,绝不能退缩!”
刚入村时,王艳玲就给自己定了几个“小目标”:把村里有威望的老干部全部拜访一遍;与村里所有的村“两委”党员谈一次心;一个星期内把所有的贫困户走访一遍;把所有的农活干一遍;把所有的产业了解一遍……
说到做到。在任职两年多的时间里,王艳玲长驻在幸福村,召集贫困户以“板凳会”“群众会”等形式开展政策培训;她还在幸福村率先创办了全县第一所脱贫攻坚讲习所,帮助贫困群众学习增收知识,激发了其他群众参与扶贫的热情。
2018年10月,王艳玲多渠道筹资在村里创建了该县第一家“爱心超市”,以爱心积分换取生活用品的模式,激励着村里贫困户通过参加公益活动、掌握扶贫政策、勤劳致富等方式获取相应积分奖励。
幸福村的“爱心超市”一经推出就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不但改变了村
民的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改善了村庄生产生活环境,还有效激发了贫困户“争着干、抢着干、比着干”的内生动力。
幸福村是省“十三五”重点贫困村。多年来,王艳玲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开拓进取,把幸福村变成了真正的“幸福”村。据粗略统计,该村先后投入421.75万元,家家户户实现了改水改厕;修建沥青路3290米,入户路实现全覆盖;新建4000米长管道、3个过滤池,解决了1200余名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联合爱心企业,为村里安装了上百盏环村太阳能路灯;建立了一个500亩的莲子基地和一个扶贫产业养殖基地。
如今在幸福村,只要一说起王艳玲,村民们都会点赞:党和政府为他们派来了一名好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