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女职工之家 PDF版下载

版面: 女职工之家

更暖更实,当好女职工贴心“娘家人”

——五省区市工会女职工工作剪影


    2020年7月29日,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公司工会承办四川省总工会、省卫健委“职场妈妈‘喂’爱成长”专题讲座,共计吸引了全省30473人现场和线上观看。

    由湖北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组织创作的赞美抗疫女性的MV歌曲《最美巾帼红》,于2020年3月8日发布。

    北京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 回应现实需求

    近年来,北京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女职工权益维护新变化、新需求、新形势,多措并举做实做细工会女职工维权工作。

    聚焦女职工诉求新变化

    围绕女职工公平就业权、劳动保护权、决策参与权、职业发展权和生育保障权,北京市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开展了“帮助青年职工解决生育后顾之忧”“女职工孕检和分娩费用”“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保障制度实施情况”“企业性别平等机制建设”“平衡职工工作与家庭责任”等调研,并主动通过立法参与、提交人大建议案和政协提案等渠道,提出50多条主张和建议。

    提出“将进一步提高女职工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融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目标”,推动全市各级职代会中女性职工代表占职工代表总数达到41%,比“十二五”提高了5个百分点。推动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北京市总工会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招聘活动管理 促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通知》,保障女职工平等就业权利。提交“调整北京市生育医疗费用报销限额”提案,推动北京市将产前检查、住院分娩顺产和剖宫产支付标准分别由原来的每人1400元、3000元、4400元提高到3000元、5000元、5800元。

    回应女职工维权新需求

    针对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重签订、轻协商,统计数据不规范等短板,2020年,召开了全市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推进会,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签订集体合同的单位,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基本全覆盖。鼓励用人单位签订高于法律法规底线的“个性化”特色保护条款。与人力社保等部门联动,规范专项集体合同统计数据采集标准和口径;定期开展专项集体合同督导检查。

    顺应女职工维权新形势

    向前一步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接诉即办”。邀请劳动、婚姻家庭、妇女权益保护等领域法律专家学者等值守12351职工服务热线和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窗口;联合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聘请19家律师事务所对口服务各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开设女职工维权绿色通道,女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和法律援助案件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审查、第一时间指派。联袂组建“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专项体检”服务团队。

    六年来,工会法律服务共解答女职工各类法律咨询1.1万件;受理涉及女职工法律援助申请5625件;受理女职工劳动争议5.8万件,调解成功2.2万件;为女职工挽回经济损失5.1亿元。

    四川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强深度拓广度升温度

    四川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聚焦女职工所急、所盼、所难,在女职工关爱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女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关爱服务深度

    与四川省卫健委联合发文、命名、表扬,推进基层企事业单位哺乳休息室建设。坚持项目化运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50余万元,以工会“妈咪宝贝屋”为品牌,建设省级示范性小屋496家。在工会网上平台开辟小屋电子地图,方便快捷搜索和使用。

    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60余万元,打造省级示范性“心灵驿站”209个,工会心理健康工作者培养提升计划直接培养800余人。

    依托四川工人日报社建设“51情缘网”职工婚恋服务平台,并接入“川工之家”APP,有效利用注册会员真实信息,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交友服务。近五年,在企业园区、高原民族地区等开展现场活动上万场。

    延伸关爱服务长度

    切实关爱遇到突发性、临时性、特殊性困难的单身、大病女职工,全省各级工会不断增加女职工关爱投入,仅2020年就累计达310余万元。引导企事业单位关注“三新”领域女职工的现实需求,乐山市家政服务行业等通过集体协商把保洁员、家政服务员、护工护理员的女性健康体检、免费在岗培训纳入专项集体合同。

    关爱服务向子女延伸。做细“放飞希望·绽放微笑”农民工留守子女关爱系列活动。做实“温暖冬日·亲情相聚”等职工亲子关爱活动,利用“温暖回家路”返乡农民工专列开展农民工家庭亲子关系指导,发放农民工家教知识手册2万余份。关注长期奋战在重大工程、海外项目等与子女团聚较少的一线职工家庭。

    持续打造工会独有的“玫瑰书香”家庭文化建设品牌,与职工书屋建设相融合,开展读书分享、家书家训征集、风采展示等活动,以女职工阅读引领家庭阅读。

    战“疫”送温暖

    疫情发生后,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整合免费心理服务热线600余条,选派志愿者参与四川省“96111”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值守53天,接听热线500余条。

    第一时间表扬了一大批“同心战疫”最美女职工集体和个人,充分展示了女职工在疫情防控一线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采。征集“同心战‘疫’担使命”战“疫”日记、家书300余封。

    联合省困难职工基金会,筹集440余万元为抗疫一线女医务工作者送去女性用品暖心包。为帮助修复面部压痕,开展“关爱白衣战士·致敬最美容颜”公益美容活动,向援鄂女医务工作者赠送价值1100万元的“感恩天使”护理卡。为奋战在防控一线未能及时举办婚礼的200多对职工举办了大型集体婚礼。

    湖北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战“疫”显身手 重振显担当

    2020年,湖北尤其是武汉,处于疫情中心。湖北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通过系列工作,引领全省广大女职工坚定信心、夺取胜利。

    在困境中发力

    省总工会全会共筹集3.3亿元资金物资,对包括女职工在内的一线107万人员进行关爱慰问,专门下拨60万元,慰问因参加抗疫工作而感染或殉职的女医务人员和其他一线女职工及家庭。

    在省总工会微信平台开设“巾帼战疫”专栏,“致敬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勇士”系列宣传大力挖掘优秀女职工典型,陈红艳家庭、张丽、张继先、甘如意、朱传慧等优秀女职工先进事迹,极大激发了广大女职工抗疫斗志。

    大力开展“书香三八·抗疫有我”读书活动,以日记家书、散文诗歌等形式展现疫情防控中女职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重振中聚力

    为带领职工以阳光心态投入到湖北疫后重振和经济发展主战场,湖北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积极开展了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工作。

    2020年6月1日,全省工会启动“心灵护航·娘家人与您同在”职工心理关爱行动。包括邀请心理专家撰写心理引导短文及网络讲课,在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各级工会还通过建立党员职工谈心室、心灵港湾、工作生活辅导区、职工心灵加油站,实施员工帮助计划等方式,消除职工紧张焦虑情绪,促进了职工队伍稳定和企业复工达产。

    在发展中助力

    湖北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通过系列工作,大力激发女职工提升专业素质以及建功立业热情,并千方百计解决职工后顾之忧。

    加大“你点我送”专家讲师团送教活动力度,帮助女职工吸收政治理论、历史文化、领导力提升、互联网及大数据运用等知识,全年送教87场次,直接听课女职工5万多人,激励女职工提升素养、建功成长,在疫后重振中担当主力军。以推进女职工休息哺乳室应建尽建年为契机,2020年全省新建母婴室131家,极大推动了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建设。积极回应中小企业工会呼声,以安全稳妥为前提,推出5人以上即可开办托管点、10至20人开办托管班、20人以上开办托管中心并全部纳入省级示范托管班评选的新政策。2020年全省新建及开办托管班达到44家,直接受益职工子女达到上万人。

    针对疫情期间大龄单身女职工呼吁“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的诉求,女职工委员会举办了2期“幸福有约·缘牵工会”在汉单身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并结合疫情防控首次开展线上“云相亲”,特邀在武汉医院的部分抗疫女医护人员参加,积极为她们牵线搭桥。做好线上婚恋平台同步建设,“湖北工会鹊桥”小程序目前已吸引1700多名在汉单位单身职工加入。

    江苏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夯实基础  找准定位

    夯实组织基础,找准女职工组织定位,江苏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紧跟工会深化改革步伐,创新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机制做法。

    率先推进自身建设

    围绕“铸巾帼新风貌·当贴心娘家人”主题,新一届江苏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启动“新时代江苏女职工精神大讨论”活动,丰富、厚植女职工精神品格,努力铸就女职工时代新风貌。同时,与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引入专家力量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女职工工作水平。

    制定印发《江苏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规范》,对省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组织体系、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委员职责及取消委员资格等进行了明确。同时,通过委员培训制度、提案制度、调研制度、会商制度等,为委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2020年,委员们提交的加强更年期关爱等13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部分内容被纳入新一年全省工会女职工工作计划。

    主动加强协调合作

    紧跟工会建设抓好同步。依托工会组建同步抓好女职工组织建设。在省总工会建会部署、优秀社会组织评估标准、工会组建数据库中明确女职工组织同步建设要求。紧跟工会重点工作部署同步融入女职工工作要求。在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要点、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工作要点、工会助力乡村振兴意见等文件中,都明确写入了女职工工作的相关要求。搭乘工会重要工作机制同步推进女职工权益落实。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联合法律工作部在全省开展了女职工特殊权益法律监督评估专项行动,组织各级工会对女职工突出关注的10项权益事项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打分。

    聚力打造维权服务平台

    针对当前女职工生殖健康问题多、产后抑郁及更年期综合征多等问题,指导各地在爱心母婴室基础上,拓展建立女职工全生理周期健康服务平台,并以“康乃馨”命名,年内将在全省建立1000家康乃馨服务站,力争五年建立5000家康乃馨服务站;与江苏省卫健委联合制定了女职工生殖健康和“两癌”筛查三年行动意见。此外,锚定女家政服务员、环卫工人送关爱,去年全省工会共投入资金913.1万元,为9.56万名女职工提供免费“两癌”筛查,其中省总工会直接为5083名女家政服务员、环卫工人开展筛查服务。

    进入新发展阶段,女职工对自身权益的实现,也从最基本的特殊保护向性别平等、职业发展和个性服务等方面转化。

    去年底,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江苏省总工会与省人社厅等单位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强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协商的意见》,明确重点针对女职工权益落实的难点和弱项以及女职工的集中关切问题,将协商推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协商形成性别平等的具体举措、协商为女职工办实事均列入协商成果。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一函两书”让女职工权益保护落到实处

    “一函两书”工作机制是依托和借鉴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两书”制度,结合女职工维权工作实际而建立的集提示性和纠偏功能为一体的法律监督工作机制,多年来,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监督用人单位落实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强化制度设计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积极借鉴、依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制度,结合女职工维权工作实际,探索建立“一函两书”工作机制,并印发《自治区总工会建立“一函两书”工作机制依法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实施方案》,明确阐明“一函两书”工作机制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并附“一函两书”样本。“一函两书”由提示函、工会女职工劳动保护监督整改意见书、工会女职工劳动保护监督处理建议书三部分组成,形成了“提示—警示—转办”的法律监督闭环。

    推进机制落地生根

    为使“一函两书”工作机制能够在基层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注重突出四个结合,包括与国家和地方生育政策调整等涉及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相结合,与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监督履约相结合,与女职工维权案例调处相结合以及与女职工权益保护法律体检相结合。

    通过开展走访摸底排查,对辖区内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情况进行专项体检,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和企业整改台账,以“一函两书”的方式明确整改时限、措施和方法路径。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宣传、培训、会议等形式,推广应用“一函两书”工作机制,使“一函两书”成为宁夏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愿意用、会使用、用得好的女职工维权工作机制。

    截至2020年底,全区五市工会共发放“一函两书”1513份,其中提示函1364份、意见书138份、建议书11份;涉及“五期”保护事项的占43.52%,不执行卫生保健费标准的占34.92%;95.26%的用人单位配合工会组织进行提示函整改。吴忠市运用“一函两书”有效解决了教育系统未发放女职工每人35元卫生保健费的问题,落实了产期女职工158天的产假政策。银川市“通过一函两书解决孕期调岗被劝退”维权案件入选第三届全国“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