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奉化区妇联紧跟新时代要求,全力打造家庭建设综合平台,组建成立“奉帮和事嫂”婚姻调解志愿者队伍,采取“驻点服务+专家轮值+线上咨询”方式,为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服务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近期,一名重病患者的妻子通过网络了解到浙江宁波市奉化区妇联能提供心理咨询公益服务,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将因患病而心情不佳的丈夫带到“兰馨家教心语中心”。
在专业咨询师的耐心劝导下,丈夫的焦虑情绪得到舒缓。在后续回访中,妻子反馈说:“感谢老师们的耐心开导,跟老师聊完后,我丈夫这几天心态和心情都不错。期待能再跟老师做心理沟通!”
“一对一”的心理疏导,换来了一个“家”的温暖。近年来,奉化区妇联紧跟新时代要求,紧盯广大群众需求,全力打造家庭建设综合平台,做实“家”文章,弘扬“家”情怀,让妇女儿童享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家事门诊”化矛盾
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奉化区妇联在全区创新推广“家事门诊”妇女维权调解服务,组建成立“奉帮和事嫂”婚姻调解志愿者队伍,入驻区、镇(街道)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心,采取“驻点服务+专家轮值+线上咨询”方式,为奉城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服务。
张阿姨是莼湖街道开设“家事门诊”后第一名上门求助的“患者”。原来,张阿姨所在村因涉及城中村改造而面临着住房搬迁,老夫妻就房屋安置、房产等事情争执起来。得知张阿姨的情况后,接诊人员莼湖街道妇联主席石敏燕,及时联合当地综治、司法、拆迁办等多个部门进行政策解答,主动联系张阿姨的家人进行政策解说和家事调解。在窗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反复调解下,老夫妻的紧张关系得到有效缓和,愿意心平气和解决问题。
自“家事门诊”服务推出以来,各地参与调解案件达102件次。
“巡回下访”送服务
自2021年起,奉化区妇联发起巡回女法官工作室活动,在全区12个镇(街道)开展女法官、女律师巡回下访,将法律公益服务力量送到基层一线,为拆迁重点区域、老旧小区、偏远山区等提供面对面法律咨询、司法援助、纠纷调解等服务。
同时,为便于广大家庭能就近找到法律咨询和心理服务的平台,利用夜间放学、放工时间段,在奉化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维权夜门诊”,邀请律师妈妈团、心理咨询师等志愿者轮流坐诊,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心理疏导服务。5个月时间里,“维权夜门诊”活动开展4期,咨询家庭50余户。
“兰馨心语”促共育
为深入贯彻普及《浙江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精神,奉化区妇联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成立“兰馨家教心语中心”,广泛凝聚社会组织力量,采取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方式,通过组建成立“兰馨心语”心理咨询公益课堂微信群,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在线开展咨询答疑、微课放送、情感疏导等服务,并提供“一对一”线上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广大妇女和家庭解决心理困惑。
截至目前,“兰馨心语”心理咨询公益课堂微信群参与人数超过400人,开设线上微课42期,线下心理学公益讲座10期,线上线下个案咨询103起。
“清廉家庭”建新标
今年5月,奉化区纪委区监委、奉化区委宣传部、奉化区妇联联合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清奉润万家”暨“清廉家庭”建设活动,以“颂·红色家书”“述·清廉家风”“访·清廉家庭”“诺·清廉家约”等形式,在广大党员干部家庭中倡导共建共享“清廉家庭”的清风正气,营造崇廉尚洁的家庭助廉。
奉化区妇联还联合区纪委发布《关于开展“清奉润万家”清廉家庭建设的实施意见》。接下来,奉化区妇联将围绕“清廉家训”“清风常伴廉在我家”“清廉家访”等方面,助力形成“妇女干部带头、家庭积极参与、共建共享清廉”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