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新女学

数字化时代如何保障儿童安全平等上网


    全球教育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约190多个国家的90%以上的学生受到停课影响。图为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疫情封锁期间,10年级的阿格尼正在上网课。图片来源:联合国儿基会

    6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成为本次法律修订的创新点。数字化变革给儿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性与机会,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问题,包括隐私泄露、暴力色情等少儿不宜内容泛滥、网络诈骗、性虐待/性剥削等;贫富分化使儿童无法公平享受网络服务,而性别差异使女童无法与男童平等上网。为此,应为儿童创造安全和良好的上网环境,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要求。

    ■ 王海媚

    2021年6月1日起实施的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共计17条,涵盖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监管体制、强化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创设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信息提示管理制度和预防网络霸凌等内容,成为本次法律修订的创新点。据统计,2019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即我国超90%的18岁以下儿童能够获得和使用网络资源,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网络的影响。而放眼世界,数字化时代如何保障儿童安全平等上网,亦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关切。

    儿童上网安全现状的国际观察

    数字化变革给儿童发展带来无限可能性与机会,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从隐私泄露,同龄人暴力、暴力色情等少儿不宜内容的泛滥,到网络诈骗/网络诱骗、性虐待/性剥削等针对儿童的犯罪,当今的儿童面临着众多风险。

    第一,儿童无法公平使用网络资源。近年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Wi-Fi、4G、5G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上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使儿童上网需求急剧增加。上网成为实现儿童教育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平等地上网则成为消除男性和女童间性别差距的重要前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际电信联盟近期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全球三分之二学龄儿童无法在家中使用互联网,这使得他们无法接受在线教育;而富裕国家中男童上网时使用的电子设备数量要多于女童。

    第二,儿童遭受网络性虐待等伤害。国际终止儿童卖淫及贩卖儿童协会、国际刑警组织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网络儿童性剥削和性虐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0年前后,举报虐待儿童的档案材料约100万份;2019年,这一数字已激增至7000万份,于2018年相比增加了近50%。各个年龄阶段的受害者都有,但出现越来越年幼的趋势,从青春期儿童变为青春期前儿童,年龄较小的儿童更有可能遭受严重虐待,包括酷刑、暴力强奸等。

    第三,儿童隐私权受到侵犯。国际电信联盟的调查显示,很多儿童在低于规定使用年龄前就开始使用社交媒体,特别是图片和视频很容易流散的网络直播平台,而大部分儿童尚不具备隐私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加之社交媒体的年龄核实工作相对欠缺,使儿童面临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过度购买游戏电卡、装备、皮肤等会带来财产损失,网络平台采集儿童个人数据变现——家长的过度“晒娃”等行为也可能会对儿童隐私造成伤害。儿童也可能有意或无意将自己或其他兄弟姐妹的私密照片或视频发布在网上。

    第四,处境不利儿童上网的特殊情况。残障儿童、性少数儿童等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在学校或社区活动中更容易遭到排挤、侮辱、霸凌,网络空间为他们创造了相对安全的平等参与社会交往、寻求群体互助和身份认同信息、与同龄人建立友谊的机会。但残障儿童在网络空间同样面临安全威胁,研究表明,残障儿童更有可能遭遇各种形式的网络虐待,特别是性侵害。

    儿童上网安全的性别差异

    贫富分化使儿童无法公平享受网络服务,而性别差异使女童无法与男童平等上网。

    第一,女童面临数字化辍学。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很多女童因无法上网课而失学,疫情暴发前国际社会在消除儿童受教育性别差异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遭到严重破坏。全球教育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约190多个国家的90%以上的学生受到停课影响,持续停课加剧了现有的不平等,女童特别是贫困地区女童面临数字化辍学的风险,还面临更严重的性别暴力、早婚早孕风险。

    第二,女童可能遭受网络性别歧视。网络仇恨和网络歧视是数字化时代产生的新的暴力形式,主要针对集体身份,比如种族、宗教、性别和性取向等。一个充满网络暴力的虚拟空间能够对心智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处理建立时期的儿童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性别歧视的网络言论会导致男童和女童无法建立正确的、平等的性别观念。由于儿童首次接触网络的年龄越来越小,他们会更早接受基于性别等因素的暴力侵害,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

    第三,女童遭受的网络伤害更严重。在网络性虐待和窃取隐私等伤害性行为中,女童更容易受到伤害,国际终止儿童卖淫及贩卖儿童协会、国际刑警组织的研究显示,网络性虐待案件的受害者中80%是女童,可见,受害女童的数量远远超过受害男童。在窃取隐私的情况中,独自在卧室中接入直播的女童更容易成为网络平台非法获取影音资料的目标。

    保障儿童安全上网权利

    为儿童创造安全和良好的上网环境十分重要,构建性别平等的上网环境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培养足够的网络使用能力,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新要求。

    第一,加大对儿童上网资源的投资力度,使他们能够享有优质的在线学习机会和与世界交流的机会。资金支持方式可以是灵活和多元的,既包括有针对性的政府专项拨款还可以包括公益捐赠,目标群体既可以是以学校为单位的学龄儿童,也包括特殊困境儿童。

    第二,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儿童上网的资金投入和分配工作,保证女童与男童享有平等的上网机会,接受平等的网络服务。在开发儿童使用的数字产品时,也应适度增加性别、文化多样性,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先进的性别意识,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字化公民。

    第三,加大力度整治针对儿童的网络性虐待、网络歧视与暴力和侵犯隐私等行为,为他们营造多元包容公正开放的网络空间和更加安全、更符合年龄特征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增强儿童自身、儿童看护者和教育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护技能,保护儿童安全上网,免受网络安全侵害。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