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PDF版下载

版面: 专题

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


    6月15日,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五位妇女党员代表现场讲述“巾帼心向党 奋斗新征程”故事。

    本版文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珊檑/整理

    本版图片: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睿/摄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

    路生梅

    我今年77岁,1984年入党。24岁那年,我从北京第二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佳县。在那里,我创办了第一个独立儿科,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普及了新法接生,培养了一批儿科专业医师和专业护士,提高了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水平。

    20世纪60年代末,刚到陕西佳县,面对和北京天壤之别的自然条件和工作条件,真的很震撼。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解决病痛,我在那里克服了很多困难,度过了喝水关、走路关、虱子关和劳累关。50多年里,半夜来病人,我就半夜起来;吃饭的时候来病人,我就立刻放下饭;有病人来了,我虽然发着高烧也要支撑着爬起来。我的手机从不关机,因为我怕病人有急事找我。时间长了,佳县的老百姓说,“路大夫就像拴着线的风筝,只要我们一拉线,她就会很快来到我们面前,有她我就放心。”

    我爱佳县人民,因为佳县的黄河水和小米养育了我,佳县的人民也懂得我。我退休以后,依然留在佳县,为佳县群众服务。作为一名党员,没有退休年龄,作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我深知,自己是一名党员,是一名医生,我的天职就是为群众服务。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小岗位也能做出大贡献。我想和即将成为医生的年轻人说,做人民满意的医生,是我们的初心。我们的天职就是为群众服务,为人民解除病痛,我们的角色就是人民公仆。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芦咏莉

    到今年7月份,我的党龄就30年了。1998年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在北师大工作十三年后,来到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2016年我接任小学校长的时候,率先提出了“体育第一学科”。五年来,我们在体育工作方面开展了“零点体育”“体育月赛”“体育长短课”“体育走班制”一系列的改革。我们将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一目标,不仅关注孩子学什么,更关注孩子怎么学。我们希望为孩子一生的学习赋能,希望他们有“一副健壮的体魄、一颗聪慧的头脑和一个远大的梦想”。

    我们致力于构建“没有围墙的学校”,希望能让孩子们的学习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能够走向真实的社会,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特别重视孩子灵魂的培养,不只是让孩子们懂得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把小学办出大学的味道,是我心中的梦想。我希望在小学的教育中,根植一些大学的理性,试图在小学这个有温度的教育中加入更多深度,让孩子从学什么走向怎么学,为他们一生的学习赋能。我经常跟家长们分享,我们要看的不只是孩子的成绩,要看成绩背后的学习品质。我也想和孩子们说,对于竞争,一定要学会跟自己比,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作为一名老师,我的初心就是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做教育是一件辛苦的事情,然而做教育又非常幸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分公司探伤工

    关改玉

    我201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一线建设者。我从事的是钢轨探伤,每天行走在钢轨的延伸线上,在这个行业已经工作了十二年的时间。这项工作虽然平凡甚至不起眼,但是它却关乎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关乎着乘客的生命安全。

    我是中国高铁建设的一个“小分子”,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就是我的初心,维护乘客生命安全就是我的使命。

    我所在的中国铁建,它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在我们刚入职的时候,公司都会安排我们参观荣史馆,铁道兵先辈们在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为了修建一条条钢铁运输线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当项目需要探伤工的时候,我虽然知道这份工作会很辛苦,但还是主动报了名。

    在一线工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夏天特别热,太阳暴晒、蚊虫叮咬,到冬天又寒风凛冽,不管穿多厚都吹得透心凉,有时候走路都困难。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告诉自己,我不能退缩,我要坚持。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看到更远处的风景。

    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地站起来,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奋斗,获得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些年我也获得了一些荣誉,我始终认为,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些荣誉属于我们千千万万默默付出、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铁路一线工作者。

    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刘娟

    我在社区里有很多的“亲戚”,残疾孩子唤我“妈妈”,孤寡老人叫我“女儿”。事情还得从23年前说起,1998年我走上社区这个岗位,让我直接接触了老百姓。当时的灵西社区可以说是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低保户多、下岗职工多等“七多”社区。

    我刚到社区的时候,为了尽快掌握社区居民情况,我用六百个小纸条敲开了每家每户的门。当我发现有那么多的老人需要我们去照顾,还有那么多的残疾儿童需要关爱,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这些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和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我们社区建了很多的“家”,有养老、托幼,也有便民的,实现了“十分钟生活服务圈”,让居民在社区这个大家庭里能够快乐、美满、幸福地生活。我们的社区也成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和谐社区。

    社区环境变美了、治安变好了、社区居民笑得是那样的幸福,特别是残疾孩子能够在社区大家庭的关怀下健康快乐成长,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实现了自身价值,这是我最欣慰、最高兴的,也是我在社区工作23年来最大的收获。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和老百姓干在一起的滋味是甜的、无价的,也让我们社区工作者在抗疫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讲,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做到群众的小事儿不能放过、群众的急事儿不能放缓、群众的难事儿不能放弃,让居民过上好日子,听党话、跟党走,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

    沈玉君

    我20岁入党,举起右拳的那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对我来讲就是掌握科技,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20世纪90年代,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农村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田间村头到处堆放着秸秆、垃圾、粪便,这种真实景象以及对农业农村的印象,也成为我日后决心为之做一份贡献的动力之源。

    我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变废为宝”。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科学,这就是我的事业、我的理想。

    我所在的研究所有近一半的女科技人员,我们汲取着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始终坚持科技报国的信念和越难越打不倒的韧劲。我们研发了乡村生产生活循环利用技术、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污染物减控技术,为多地的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我深刻地意识到,把技术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是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和使命所在。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妇女事业发展,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优秀女性的身影。我坚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韧性坚持、细致入微、热情包容都是女性的天然优势,在工作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为能成为新时代创新女性而感到幸运。

    在我看来,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乡村振兴需要科技的助力,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乡村一定能够实现全面振兴,我们将会看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新画卷。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