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 李白
“2018年,凭着自己一腔热血开始生猪养殖,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支撑和对市场的分析能力,一年下来不仅白干还严重亏损。”聂学花懊恼地说,但自从2019年跟李志娟合作后,近两年每年都有10万元的净利润。
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各乡镇,跟着李志娟发展生猪养殖的不仅有妇女还有男人,段绍永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在李志娟的鼓励下,段绍永成立一个小养殖场,“在她的帮助下,现在我的养殖场年出栏500~700头,年纯利润35~50万元。”
李志娟,到底有什么本事让跟着她的养殖户都能赚到钱?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位于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的鸿坤生猪养殖场,见到了这位生猪养殖的行家。
“养猪是件很美的事!”李志娟自信地说。然而,谈起她的养猪经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有幸福但更多的是艰辛。
由于家庭变故,为了帮母亲减轻负担,2005年李志娟不得不放弃上大学的梦想,高中一毕业就到昆明医药公司做药品销售。
2008年底,李志娟决定返乡和母亲一起在家里养殖生猪。“一共养了80多头猪,过程特别顺利,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0万元。”李志娟高兴地说。
尝到甜头后,李志娟又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建盖标准化的养殖场。然而等待她的却不是想象中的美好。资金有限、设备落后,养殖和管理技术又都不成熟,种猪产仔率低、淘汰率高等一系列问题相继出现,一年下来不仅猪场无分毫利润,还出现了负债。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1年,云南暴发了呼吸与繁殖综合症病毒,由于生物防控措施落后,李志娟的大部分猪都感染“蓝耳病”病毒。尽管奋力补救,仍没能控制住病情,感染后第三天猪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死亡。
“记得当时是雨季,看着满圈的死猪,心里五味杂陈、万般无奈,我和老公加上两个工人,把死猪投入无害化池进行处理,一头接着一头,直到天亮才埋完了所有的死猪。”李志娟说。看着空荡荡的圈舍,想起那么多负债,李志娟没有被击垮:“不能就这样倒下了。”李志娟报名参加云南省农业大学生猪饲养管理培训班,她要给自己好好“充充电”,学习科学喂养、提升管理诀窍。
学成归来,李志娟到昌宁县妇联申请了5万元的创业贷款,“厚着脸皮”跟亲朋好友借了30万元。2012年,她重整旗鼓二次创业。2014年底,李志娟终于还清了所有的负债,还赚了400多万元。
随着生猪价格的上涨,李志娟和工人们心里充满了干劲,准备继续大干一场,可又一次的猪周期跌破成本线、加之全国暴发非洲猪瘟和“生物防控成本”大幅上升,让李志娟又亏损了800多万。
当母亲问她亏损了多少钱时,孝顺的她怕母亲担心,只好撒谎:“没多少,也就30来万”。
2019年初,不服输的李志娟从银行贷款500万元,新建养殖产房,引进低价二元母猪1500余头、优质种公猪100余头,以最低资金引进改良了优质品种。当年下半年,猪场达到了年出栏肥猪22000头以上,实现收入1200多万元。
2020年,生猪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涨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志娟凭着自己的坚持和睿智,仅2020年一年年销售额就突破了4000多万元。
李志娟不断探索“公司+基地+规模场(农户)”产业化经营运作模式,她的养殖场吸纳了当地20名群众就业,签订劳动合同14人,旺季雇佣短工80人以上,带动周边580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和果蔬种植,发放猪苗3000余头、母猪苗700余头,平均每户每年增收2万元。
2020年12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彰李志娟为“全国优秀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