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食品监管就是要不断地检查和指导,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从零开始,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吴佩君说。
作为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吴佩君除了局机关的日常事务,每天下市场进行监督检查是她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5月29日上午,吴佩君参加了兰州市另外两个区的食品安全交叉检查;下午,她要和另两位同事去所在区三个点开展检查。按惯例,这样的检查都是随机检查。
进入六月,中学马上要进行中高考,学校及校园周边的食品监管是局里的工作重点。下午两点半,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随吴佩君到达第一个检查点兰州市西固区某中学。该中学是西固区一所重点学校,学校的食堂承担着部分中午不能回家的学生和老师的午间用餐。
吴佩君和同事先后来到食堂餐厅、烹饪间、储藏室进行检查。她首先看了餐具、切菜的案板、面案操作台摆放是否符合规定。接着打开冰箱,查看了食品食材贮存是否做到生熟食品、半成品分层分开存放、分类存放,是否设有熟食专用冰箱,最后检查了储藏室对食材的分类储存。
吴佩君告诉记者,这些看似苛刻的检查都是必须要抽查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杜绝食品污染,绝对保证食堂里消毒合格、卫生干净、师生们用餐安全。
吴佩君还专门查看了当天的食品留样柜,她嘱咐工作人员每天一定要严格遵守留样制度,给学生吃的每一道菜都要做到留样48小时,留样盒也要清洗干净。记者看到,西固区的市场监管已经实现了网络智慧监管,通过手机端口就可以监管到全区每一个餐饮单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及每天消毒、晨检、操作的情况。
“学校自我管理意识相对比外面的餐饮单位要高,但我们的工作同样不能放松!”吴佩君对记者说。
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文具店,吴佩君检查了该店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店内食品专区销售的情况。看到该店的管理相对规范,她特别嘱咐店员,这边的学校有中考考点,要格外注意食品的保质期。
“以前学校附近有些文具店会夹带卖一些小食品,好多都没有办理经营许可证,遇到检查就东躲西藏,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现在经过统一规范管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乱象得到了有效改观。”吴佩君说。
两个点检查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在抽查到当天第三个点——一家规模相对大的餐饮企业时,发现了问题。
在该餐饮企业的原料仓库,吴佩君和同事发现仓库储存的一种植脂淡奶的商品信息和法检报告上的信息不符合,虽然商品本身没发现问题,但这显然暴露出仓库工作人员在进货环节上对安全的疏忽。在对烹饪间的检查中,吴佩君还注意到角落里的两个灭火器中的一个瓶身没有维修标签,另外该店还存在仓库物品摆放杂乱的情况。
吴佩君和同事立即对该店存在的情况提出改正意见。吴佩君告诉店里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首先,日常要严把食品采购关,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还要对票据进行核对。其次,所有进库房的产品都要分类存放,不能把新旧产品混在一起用。灭火器充装后每1年必须充装一次,以保证安全有效。她要求店里的负责人要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自律“十三点”》等制度。
“这样的现场培训指导我们随时开展,对我们来说,食品安全并不局限于食品方面的安全,还包括食品安全的外延,比如消防安全,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就是让‘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吴佩君说。
一下午的工作结束,这时已接近下班时间。吴佩君告诉记者,她还要回单位加班,完成上午交叉检查的反馈报告。
吴佩君,从事市场监督检查工作27年,历经风雨。她曾经面对抗拒执法的商户持刀相向,理性温情执法,最终获得商户的认可;面对生活困难的违规商户,她坚持正常执法的同时,对这名商户多方帮助,使其走出困境。
多年来,吴佩君走遍了分管领域的西固区2906户流通经营户、1980户餐饮单位。在她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西固区荣获“国家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称号。她个人先后荣获“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工作者”“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工作者”“兰州市食药系统十佳岗位标兵”等称号。2021年被兰州市西固区推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候选人。
“食品安全工作做得好,我们赢得的是民生;对商户而言,把食品做规范做好了,才能使生意更好更长远,我们之间是共赢的!”在平凡的岗位上,吴佩君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同事、行政相对人、辖区百姓的信任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