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一路坚持下来的人,不忘初心的人,不停赶路的人,披荆斩棘的人,最终都成了被记住的人。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份热血、一腔鲁莽,它本质上是平凡日子里每个平凡人的做人和做事。做人,就是好好做人,做良人,做善者;做事,就是用心做事,做小事,成大事。每一个平凡人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每一件平常事蕴含的意义,都很重要。
■ 刘娜
今年端午节,我的老家河南火了一把。河南卫视端午晚会没有明星、没有说教,有的只是美轮美奂的传统文化重现和诚意满满的端午致敬。除了如梦如幻的国风水下舞蹈《洛神水赋》,还有极具阳刚之美的《龙舟祭》,而大气磅礴的《兰陵王入阵曲》在失传1400多年后又被再次搬上舞台。
你能洞见多久的历史,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
利用现代科技致敬中华文明,这已不是第一次。河南卫视今年春晚的《唐宫夜宴》、今年元宵晚会的《芙蓉池》,都展现了盛唐的灼灼繁华和灿灿辉煌;清明节则以清新素雅的画卷,展现了一群风度翩翩、玉树临风的《纸扇书生》,采风嵩阳书院、老君山等一众风景名胜。更难得的是,所有致敬传统的节目中,从舞台背景到妆容服饰,从乐器道具到字画诗词,皆忠诚于历史,又感恩于当下。
怪不得网友惊呼:这才是文化自信。如今的社会,是一个“江山代有网红出,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时代。但真正红起来且一直红下去的,一定是“有料”的作品。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皆如此。你的目光有多深邃,你的积累有多厚重,你对真相洞察得有多深,你对万物体察得有多真,你的未来就有多可期。因为,你表达的始终是你自己的厚度和深度。
所有的一鸣惊人,都藏着长久孤独的默默无闻
《洛神水赋》炸出圈后,饰演洛神的演员何灏浩也火了。何灏浩并非专业舞蹈演员,她是一名“美人鱼运动教练”。出名之前,她在体校学了10年花样游泳。5年前,她突发奇想开始练习水下舞蹈。
水下舞蹈对舞者的要求极高,不仅要保持在水中的稳定性、动作衔接的流畅性、眼睛在水中睁开的适应性,还要反复练习憋气的时长……这些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何灏浩日复一日地练习多年。直到今天,她以一支水下飞天舞一鸣惊人。
而《洛神水赋》不足2分钟的舞蹈,何灏浩也练了很多天。拍摄从6月3日开始连拍了3天,她在水下待了26个小时。每次下水她只能坚持50秒,然后上来换气,仅换气就换了200多次。拍完后,她身上多处被鱼线勒伤,腿部都是淤青,眼睛被水刺激到眼结膜出血。但何灏浩说:“没有捷径可走,只能熟能生巧。”
那些一路坚持下来的人,不忘初心的人,不停赶路的人,披荆斩棘的人,最终都成了被记住的人。他们不是幸运,他们只是足够努力。
坚持做自己,才能找到突围之路
其实,我对河南卫视最深的印象源自《梨园春》,我的父母、公婆和家族里上了年纪的人,没有人不爱看《梨园春》的。《梨园春》办了这么多年还长盛不衰,受众主要是热爱戏曲的中老年人,来打擂台赛的从原来河南省内选手,慢慢变成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五湖四海的选手。节目火起来了,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这就是一个品牌节目的良性循环。
我觉得,河南卫视这些年抛弃其他卫视邀请明星搞综艺的浮躁和浮夸,一直执着于挖掘传统文化,热衷于打造草根明星,某种程度上开了先河的《梨园春》功不可没。《梨园春》在坚守创新中成了现象级的文化传播样本:越是特色的,越是有价值的;越是传统的,越是有未来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去年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各种力量的博弈,在一场场冲撞中,我们对中国、对中华民族,有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但是,爱国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份热血、一腔鲁莽,它本质上是平凡日子里每个平凡人的做人和做事。
做人,就是好好做人,做良人,做善者;做事,就是用心做事,做小事,成大事。每一个平凡人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每一件平常事蕴含的意义,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