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团结一心,实干兴宁,全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宁夏各级妇联组织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创造出彩人生,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半边天智慧和力量,书写了宁夏妇女事业发展的华彩篇章。
惠民有声 为妇女提供创业贷款
为激发农村妇女创业发展活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扶持妇女创业发展,切实发挥妇女在脱贫攻坚中的半边天作用,宁夏自2011年正式启动实施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以来,结合本地实际,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妇联牵头、部门协作、金融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在国家创业就业政策的指导下,宁夏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意见》《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创业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三个地方性文件,为推进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同时,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把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工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按照“妇女申请、妇联推荐、银妇联审、人社担保、财政贴息”的工作程序,严把贷前摸底、贷中发放程序、贷后风险防范“三个关口”,坚持有户口、有项目、有信誉、有担保、有还款能力“五有”标准,确保了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用得好。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宁夏担保基金规模已经达到5.49亿元(自治区财政注入2.49亿元,各市、县(区)财政注入3亿元),累计贴息达9.5亿元,全区累计发放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129.37亿元,扶持22.08万人(次)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回收率达99.94%。其中:2021年1~3月为3405名农村妇女发放贷款3.27亿元,超出上年同期额度1.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63%。极大地调动了农村妇女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在支持妇女创业、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自治区妇联针对妇女群众反映申请时间较长,基层审核工作量较大等问题,在自治区政改办指导下,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研发农村妇女创业担保贷款线上审批系统,已于2021年1月1日在全区上线运行,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开展一站式服务,方便高效服务群众,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关爱妇女构筑“两癌”筛查机制
为切实提高宁夏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探索和创新提高妇女抵御“两癌”风险的有效方式,将关爱女性健康工作落到实处,宁夏妇联通过构筑“筛查+救助+保险+关爱”四位一体的健康保障体系,对妇女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帮助,有效提高了妇女的健康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09年以来,宁夏妇联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大力普及健康生活知识,联合卫生部门启动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截至2020年,全区已累计完成35~64周岁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171万人次,乳腺癌检查62.83万人次。2012年至今,全国妇联实施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按照每人一次性一万元的标准共救助我区“两癌”患病妇女2427人。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把妇女民生保障作为实现脱贫富民、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7年至2021年,连续五年将城乡贫困“两癌”患病妇女救助纳入自治区民生实事,自治区财政划拨专项资金3500万元救助我区“两癌”患病妇女3500人,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病妇女的经济负担。
为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两癌”患病妇女治疗费用的问题,宁夏妇联联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宁夏分公司,在全区开展关爱妇女“爱妮保”工作,通过降低保费,提高保额,对患有七种妇女癌症赔付的患者给予优惠的商业保险,让广大妇女获得特殊重大疾病专项保险保障,让患病妇女得到有效经济补偿和及时的医疗救治,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截至2021年3月,累计承保16.82万人,累计收取保费1681.4万元,有665人获得理赔,理赔总额2104.75万元。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两癌”患病妇女的健康水平,减轻患病妇女心理压力,2020~2021年,财政划拨专项资金22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两癌”患病及特殊、困难妇女关爱服务项目,为590名“两癌”患病妇女及特殊困难妇女提供专业的关爱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灵陪伴、自我照顾、关怀访视、文体娱乐、情感交流、心理咨询、健康生活指导、不良情绪疏导等专业服务,让患病及特殊困难妇女摆脱疾病带来的心理负担,学会怎样正确面对疾病和进行自我关怀。
促进家政业提质扩容 引领妇女创业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政服务是朝阳产业,也是爱心工程,大有可为”。为帮助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增收,宁夏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引导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作为服务社会、服务家庭的重要手段,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为此,宁夏妇联举办了第三届宁夏巾帼创业创新大赛暨2020年宁夏巾帼家政服务技能竞赛,搭建妇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家政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同时,还打造宁夏巾帼家政实训基地,联合闽宁妇联合作建设“闽宁合作巾帼家政实训基地”项目,推出“好宁嫂”巾帼家政服务品牌,订单式培训1200名家政服务人员,涵盖初中级育婴员、家居清洁、老年人照料等多个服务项目,使新上岗人员掌握专业技能,助在岗家政人员“回炉”技能提升。
不仅如此,宁夏妇联还开展“巾帼家政进社区服务”活动,成立6支巾帼家政服务队,以“培训在社区、就业在社区、服务在社区”为宗旨,为所在辖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按摩、母乳喂养指导、理发等服务,免费发放家政服务券、水杯、去油渍清洁剂等慰问品,并开展育婴师、月嫂、保健按摩师、产后修复师,保洁、家电维修、养老护理员等岗位招聘活动。部分岗位提供免费培训、培训结业后颁发国家认可的职业等级证书,为合格学员免费推荐就业。优质高效、方便贴心的家政服务,解决了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推动了下岗失业、失地妇女等就业安置工作,满足了社区家庭生活、家庭劳务需求,促进社区居民生活和谐发展。
发挥“联”字优势维护妇儿权益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宁夏妇联发挥“联”字优势,积极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多措并举筑牢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屏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抓源头,妇女维权顶层设计更加优化。推动自治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妇女维权工作的意见》,宁夏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维权意见”。推动出台《宁夏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其中鼓励实行“夫妻共同育儿假”。
盯难点,不断提升维权工作实效。通过常态化“大走访大排查+关爱帮扶”机制,强化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组织妇联干部、执委深入妇女群众中开展走访调研、问题排查、关爱帮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大力推动反家庭暴力工作。联合印发《宁夏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关于推进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实施办法》等;建立家暴损伤鉴定中心、家暴庇护救助站。联合出台《关于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依法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见》等文件,确保农村妇女“证上有名,名下有权”,平等享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和股权分红。
重联动,妇女维权社会化网络更加严密。实现了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妇女维权工作网络的“九个全覆盖”,即:市级以上建立家庭暴力庇护中心、家暴损伤鉴定中心,县级以上建立妇女维权合议庭、妇女法律援助中心、12338妇女维权热线、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家庭暴力案件投诉站,村(社区)妇女之家建立妇女维权工作站。在76个律师事务所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为妇女儿童维权提供专业化服务。
强服务,关爱妇女儿童更加务实。自治区和五市妇联分别成立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中心,县级以上妇联全部开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化解了大量婚姻家庭纠纷和社会矛盾。
巾帼致富带头人李秋梅:让“美丽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
“穿花线,绣牡丹,要掌握好每针之间的距离,不然中间容易出现缝隙……”在宁夏青铜峡市青峡绣女工艺品编织公司车间里,总经理李秋梅正在指导工人刺绣。
“来我这边刺绣的都是留守妇女、残疾妇女,大家聚在一起有个共同的盼头,那就是学门手艺,让日子过得好一点。”李秋梅笑着说。
李秋梅曾是一名下岗女工。在妇联组织的帮助下,一步一个脚印,创立了自己的刺绣公司,并培训出千余名手工制品从业者。
下岗之初,李秋梅开过餐厅、卖过服装、摆过地摊,但打拼几年一无所获。后来,她在小坝利民南街开办了青铜峡市第一家十字绣手工艺品店。但因为经验不足,对市场缺乏了解,店内经营惨淡。
一筹莫展之时,李秋梅得知青铜峡市妇联举办了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班。她积极报名参加,经过专业的培训辅导,李秋梅迅速提高了技能,逐步打造出品牌、拓展了市场,手工制作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致富不忘乡邻,生意走上正轨的李秋梅也不忘帮助贫困妇女,自2009年起,李秋梅多次举办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手工艺品制作技能培训。2010年,在宁夏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母亲小额循环”项目资金扶持帮助下,李秋梅开了小坝第一家绣香阁手工店,把手工编织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的民间工艺品店,使吴忠利通区、盐池、青铜峡、红寺堡、彭阳、泾源县的工艺品商店形成了一条龙服务的经营模式,同时给一部分待就业人员找到了致富出路。
在妇联、工会、就业局、商务局的关心和鼓励下,李秋梅成立了青铜峡市青峡绣女工艺品编织有限公司,并且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商标“青峡绣女”。2015年6月,“青峡绣女”赴福州参加第十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会展期间,“青峡绣女”的手工编织产品销售一空,这让李秋梅备受鼓舞。
2017年,在妇联“巾帼巧手脱贫项目”支持和帮助下,李秋梅在红寺堡玉池村成立巧媳妇手工合作社,在青铜峡同富村成立了巧巧手工制品合作社,在利通区上桥镇成立了慈善手工制品协会,组织建立了十几家女能手家庭作坊,组织当地妇女利用业余和闲暇时间从事丝网花制作、刺绣、丝带绣、串珠、“十字绣”等十余种手工艺品加工,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更多女性走向富裕。
如今,在青峡绣女工艺品编织公司的带动和帮助下,越来越多的当地妇女正在用自己拿起针能绣花、拿起线能串珠、拿起钩针能编织的巾帼巧手编织着自己的“美丽事业”。一个人富不算富。李秋梅希望在妇联娘家人的支持下,带领更多姐妹凭着自己的双手,“绣”出一条创业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