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幸福院院长吴秀梨:

坚持共产党员本色,一心只为百姓好


    端午节,吴秀梨(中)和围头村妇女姐妹为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包粽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 李菁雯

    清晨五点钟,天刚蒙蒙亮,82岁的吴秀梨就已经起床了。

    将家中收拾整洁后,她9点准时出发前往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幸福院,做卫生、养护花草、为老人准备膳食……

    “海峡第一村”金井镇围头村是晋江市妇联挂钩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距台湾金门岛仅5.6海里,是祖国大陆距离金门岛最近的地方。吴秀梨18岁时参加民兵,在1958年那场“八二三”炮战中,她和老伴立下了三等功。经历过艰苦战争岁月的她格外珍惜现在的生活,她说村民就像自己家中的亲人。

    炮战结束后,吴秀梨放下“五尺枪”,担任了近30年村妇代会主任。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并曾代表“全家兵”出席福州军区等表彰大会……福建省五好家庭、泉州市“最美家庭”等一项项荣誉见证了这位基层女共产党员的奋斗与坚守。

    如今,退休20多年的吴秀梨,每月都能享受到泉州市妇联、晋江市妇联两级妇联发放的离任村妇代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养老补助。本可以颐养天年,但她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热心帮助村里的弱势群体。

    村里有些孤寡困难老人让吴秀梨一直很牵挂,她决心为这些老人争取建个敬老院。2008年,她的提议获得村“两委”支持,敬老院取名“幸福院”,成为福建省首家村办敬老院,她也成了这里的义工。

    “五保和低保户交150元到200元,贫困家庭交280元,就可以安心入住幸福院了!”吴秀梨兴奋地说,其他费用由村委会从集体财产或村民爱心捐款中支出,这些困难老人们有了一个好归宿。从那时起,她待在幸福院的时间比在家里还多,她并非为了去养老,而是去给老人们排忧解难。

    “我在幸福院做义工13年了,在这里我过得很幸福。有时候我还带他们到村外看看新农村建设,好的乡风要传承给大家。”从讲故事、唱红歌到分配饭菜、教健身操……身为幸福院院长的吴秀梨把这件苦差事当成了乐事。

    “以前我自己一个人住,一下雨屋顶就会漏,很不方便。现在来到幸福院,一日三餐有人专门照顾,居住条件也好,生病有人照顾,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幸福院的洪老伯透露,吴秀梨还细心地记下每位老人的生日,并举行简单且温馨的家庭式生日宴会,将温暖送到老人心坎儿。

    2013年以来,吴秀梨还延伸居家养老送餐服务,每天以党员义工的身份,和民兵哨所官兵,为村里20多位行动不便无法入住幸福院的空巢老人送午、晚餐,借机关心孤寡老人的冷暖,从未间断。

    在吴秀梨的影响下,妇女群众、共青团、民兵积极响应,也加入了这一义工志愿服务行列,围江小学的学生们有逾千人次参与,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一大亮点。围江小学老师评价,“爱心送餐让孩子们有机会走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家,他们付出着,也收获着,这是一堂特殊的‘敬老爱老’课。”

    “当村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一心对老百姓好,‘炮战精神不能丢’。”母亲吴秀梨的谆谆叮嘱,让大儿子洪水平深受影响。如今担任围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洪水平表示,母亲作为一名有着57年党龄的老党员,她经常说我虽然光荣离任了,但还想趁着有些精力,发挥余热继续为家乡服务,把精神财富留给下一代。正是这句朴实的心里话,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拓宽就业渠道,为村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洪水平乐此不疲。在他的带领下,围头村正朝着“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初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打造海峡名村”的乡村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如今围头村已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二十个国家级荣誉。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