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许清华
日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韩家窝村的民宿举办,敲门、找鞋、吃喜面……新娘在一片祝福声中与新郎相拥。
“我们的民宿将现代元素和传统乡土元素相结合,不但舒适还有文化氛围感。”韩家窝村妇联主席韩新英说,村里的民宿、美学小巷很受大家欢迎,再加上村里打造了不少美学景观,营造了浓厚的乡村美。“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我们住着舒服,也能增加收入。”韩新英说,乡村美学为乡村埋下了“美”的种子,这颗种子经过不同村庄的浇灌,会开出不同的绚丽花朵。
从无到有 探索乡村振兴美学之路
乡村美学教育活动,是一项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行动。2020年6月,按照淄博市委的要求,淄博市妇联在“美在家庭”创建的基础上,试点开展乡村美学教育活动,经过一年的学习思考、实践探索,2021年3月5日,淄博市启动乡村美学教育活动,积极探索乡村美学教育发展路径,为乡村美学教育聚力开源,着力使乡村美学教育接地气、有特色、有活力。
淄博市力争用3至5年时间,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十项措施稳步推进乡村美学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农民审美素养,打造高品质美丽宜居乡村,让美学为乡村发展调整角度、发现资源、整合创新,让美学讲师带领群众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让美学教育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使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更匹配,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相适。
校地合作 建设淄博美学教育智库
“这些漂亮的墙面画,是附近学校的学生来画的,有了这些画我们的楼道变得更有生机了。”住在周村区丝绸路街道胜利社区的居民张女士说。
今年5月25日,淄博市妇联与淄博职业学院联合创建“淄博市美学教育基地”,这是淄博首个市级美学教育基地。双方将以“校地合作”的模式,以乡村“美学实践”为切入点,积极探索美学教育。与此同时,淄博市妇联发布了淄博乡村美学LOGO,并聘任157人为淄博市美学教育讲师团讲师。
从一到百 辐射带动提升审美水平
“每月上一次课,上什么内容的课程我们自己说了算,老师专门来村里教课。”周村区南郊镇吴家村妇联主席张秀清介绍,课程带动了农村群众的学习热情,每堂课都有几十人参与。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家家户户都在发生变化,从环境卫生到穿着打扮,从言谈举止到家风建设,处处在提升。
周村区妇联主席李彦霞介绍,为推动乡村美学教育,周村区妇联精心打造了“益她学堂”美学教育工作品牌。“益她学堂”采用“1+5+100”工作模式,即每个学堂辐射带动周边5至6个村,每年至少连续开课5期,让100个妇女群众受益。“从一到百,过程并不简单,是由点到面辐射带动。但完成这个过程,就可以让更多的群众提升审美水平。”李彦霞说,“益她学堂”将继续推动优质美学资源下沉,挖掘乡村特色艺术,提升妇女审美水平和乡村文化品位,深化美丽乡村内涵建设。
城乡同步 美学教育课程遍地开花
在张店区马尚街道齐悦国际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居民张美凤正带领旗袍队的队员进行排练。张美凤说,能和其他朋友一起学习旗袍走秀,同台展示自信与魅力,得益于社区和妇联开展的美学教育工程。
按照淄博市妇联关于美学教育的统一部署,张店区妇联通过构建美学宣教、美家建设、美学实践三大美学体系,完善美学平台机制、美学指导机制、美学引领机制、美学培训机制、美学志愿机制、美学激励机制,开展培训教育,组织美学实践活动。张店区妇联主席曹晓萌介绍,张店区城市化率为95%,为了更好地推广美学,张店区城乡同时开展美学教育活动推广。
齐悦国际社区作为张店区首个美学教育实践基地,按照仪容优美、书香润美、舞动塑美、家风传美等划分了十个美学门类,实现了周一至周日天天有美学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生活。
淄博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于康梅说,乡村美学教育不但要合理利用乡村环境资源,引导民众认识自然美,也要引导民众从乡土民俗、传统工艺、读书学习、文明礼仪中认识艺术美、生活美,进而认识社会美。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浸润,乡村美学教育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美学教育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根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