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雄安新区: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样板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摄

    扫码看现场视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河北劳动关系学院学生 周睿童

    如果问“亚洲最大的建筑工地在哪里”,你知道答案吗?

    雄安新区的人知道,他会骄傲地告诉你,“就在我们这里”。据说,仅在容东片区建设工地,就有千余架起重机昼夜不停地运转。

    6月初的一个中午,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这里,亲眼看见了一架架长长短短的塔吊臂在云天里“腾转挪移”,像巨幕大片,令人震撼!

    这是4岁的雄安新区展露的“冰山一角”。

    再往深处探看雄安新区,惊奇地发现,它越来越有模样:快捷的高速路网;蓝绿交织的城淀风光;拔地而起的城市副中心……一幅宏伟壮丽的雄安画卷,在成千上万个规划者、建设者手中紧张而有序地“描绘”。

    “未来之城”,正昂首走来!

    雄安新区,“天生不凡”

    2017年4月1日晚,新闻联播播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如一声春雷,响彻大江南北,更让身处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的人民群众激动不已。

    雄县人张立军记得儿子当时给他发来一条微信:“爸,咱成新区人了,以后咱们这里真正要崛起啦!”

    容城做农业项目的王艳说:“这是国家给我们发的一个大礼包!”

    大手笔背后必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新华社通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纪实》中表述:位于华北的京津冀大地,坐落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重要城市,但多年来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一面是京津两极“肥胖”,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突出,一面是周边地区过于“瘦弱”,呈现显著差距。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正是今天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时代背景下爬坡过坎的必然选择,也是在中国北方打造新增长极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提出选择一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再到部署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京津冀三省市考察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实施,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倾注了大量心血。

    2016年5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雄安新区”首次出现在汇报稿的标题之中。

    “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大棋局”摆好,如何“落子”?

    一年的时间里,60多位院士、300多名一流专家,夙兴夜寐精心编制雄安规划。2018年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向全社会公布。

    规划纲要共分十章,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着力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2019年1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自此,雄安新区启动建设键。

    河北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始终以“赶考”的姿态书写新时代雄安“答卷”。

    一组数字,带你看雄安之变

    容东片区900多栋安置住宅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将投入使用。12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建设。

    “千年秀林”已经栽植了17万亩1200万株。截至2020年底,新区总造林面积已达41万亩,树木达200多种。

    “华北明珠”白洋淀,经过生态治理和修复,如今湖心区水质提升至Ⅳ类,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小兵张嘎、雁翎队的红色故事在优美的绿色生态中传颂。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首批入驻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业,全部来自北京。前不久,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落户雄安新区,成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截至2020年底,雄安新区本级企业中北京投资来源的企业达到3021家。

    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也给“雄安人”带来发展红利。截至2020年底,雄安新区开展“线上线下”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72万人次,新增就业8250人。京津冀56所优质学校已与新区59所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京津冀三地医疗卫生机构派驻375名专家入驻新区,对口帮扶新区三县15家县直医疗卫生机构、33家乡镇卫生院。

    2021年,雄安新区步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时期。

    “一件事,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这是容西片区建设工地上的一条标语。在雄安新区,超过10万名建设者正不舍昼夜、不辞辛苦地施工。

    湖南人唐强,是建设雄安新区的一名“老将”。已把“根”扎在这里的他表示,“作为雄安新区的见证者、参与者,就要勇担使命、披荆斩棘,贡献力量!”

    雄县孙各庄村的钟庭秀、吴荣珍,不再种地,而是成了雄安高铁站建设中的一分子,“植树、种花,什么都干”。烈日炙烤,包裹严实的她们一丝不苟地蹲在地上铺草坪,“虽然辛苦,但也高兴,因为我们是雄安人,雄安变化越来越大,雄安会越来越好!”

    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来自五湖四海,每一个建设者在接受采访时表达出同样的心声:能够投身到“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建设中,感到使命光荣。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雄安新区正在开创新的历史时代……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