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在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江西省赣州市有许多优秀村(社区)妇联主席脱颖而出,其中217名村(社区)妇联主席当选为村(社区)书记主任。这一成绩并非凭空而降。
“通过交任务、压担子,让村(社区)妇联主席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妇联主席有了作为,也就有了地位,同时也收获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为村(社区)‘两委’换届储备了强大的后备力量。”赣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廖丽萍说。
交任务、压担子的前提是打基础,壮队伍。赣州早在2018年就在全市全面配齐5万余名村妇女小组长,使基层组织由“一根针”变为“一张网”,壮大了基层力量,有效解决了一名村(社区)妇联主席要服务众多妇女群众的不足。
此外,还要强培训,提素质,破解妇联主席的本领恐慌。针对村(社区)妇联主席没有动力、没有经验,缺乏参与基层治理的信心和服务群众的技能等难题,赣州市多措并举开展培训,把妇女工作相关理论文章、各地工作动态等学习内容,推送至市、县、乡、村、组各级妇联微信工作群。同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授课,同时带领村(社区)妇联主席和妇女小组长“走出去”参观示范点,相互学习借鉴,开阔眼界,增长本领。
该市还在落实待遇上下功夫,推进全市所有村(居)全部实现了至少有一名符合条件的女性通过选举进入村(居)工作,并全面享受定补干部待遇。为加强管理,该市还制定村妇联主席、村妇女小组长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特别是强调考核结果的运用,做到“三个挂钩”:考核结果与报酬挂钩,将村妇联主席、村妇女小组长报酬分为固定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绩效补贴部分年终按考核结果发放;考核结果与任职挂钩,对履职不力的,由上级妇联组织及时对其提醒谈话,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改选;考核结果与政治待遇挂钩,对于连续三年综合评定结果为“优秀”的,优先推荐各级党委、政府作为表彰人选。此外,村妇联主席可作为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优先培养,村妇女小组长可作为村后备干部优先培养,让她们待遇上有盼头,政治上有奔头,精神上有动力。
如何交任务、压担子?廖丽萍打了个比方,她说:“建好基层组织,选好妇女干部,犹如搭好戏台,选好主角,戏好不好,关键看唱本。”为此,赣州市妇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以“清洁家园、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厚养薄葬、婚事俭办、科学教子、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团结邻里、热心公益”等十个方面为内容的“赣南新妇女”运动,为村妇联主席参与基层工作提供唱本。
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她们积极发动广大家庭和妇女群众开展“清洁家园”周周评,助力村庄环境整治。带领巾帼志愿者组建“传承孝道好家风”巡讲队、开展“村村一台戏”等活动助力乡风文明。以身示范,致富带动,建立巾帼产业示范基地,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她们以自己实实在在的工作实效,赢得了党政支持、社会认可、百姓点赞。
“以此次女性进‘两委’取得突破为契机,尤其是有这么多村(社区)妇联主席当选书记主任,下一步,妇联组织还将进一步做好‘扶上马送一程’的相关工作,既助力又借力,帮助她们和广大妇女一起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廖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