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曾邀请习近平总书记到她所在的村里看一看,2019年7月,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调研期间专门请她到马鞍山村见面。总书记高兴地对她说,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今天我履约而来,就是要实地看看乡亲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共产党说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够做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6月26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来到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这里距离赤峰市区只有80公里。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向总书记汇报了小庙子村的情况,并邀请总书记有机会去村里看看。总书记说:“赤峰市我还没去过,离北京还是比较近的,将来肯定有机会去。”让她惊喜的是,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调研,第一站就来到了赤峰市,并邀请赵会杰到马鞍山村参加座谈,询问了小庙子村的发展情况。
赵会杰幸福地回忆说:“总书记那么忙,还记得和我的约定,大国领袖心里装着咱老百姓的小事,让我感觉特别温暖,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就流下来了。一开始特别紧张,但总书记像拉家常一样,我一下子就不紧张了,感觉特别亲近。”
中药材成了村民致富的“定心丸”
赵会杰走路很快,快人快语。“我现在还任大庙镇党委副书记,镇里离村子有15里,这条路一天跑好几趟,太熟悉了。”她说,前几年修这条路可辛苦了,张家的院墙往后退了几尺,李家的鸡窝挪到了后院,那个拐弯的地方砍了谁家的几棵树,赔了多少钱,她都了如指掌。
摘“穷帽”易,拔穷根难。拔穷根,关键还是靠产业。过去,因常年种植胡萝卜,小庙子村土地退化严重,病虫害增多,胡萝卜产量、质量逐年下降。2013年,又赶上周边村子胡萝卜种植面积加大,小庙子村种植的胡萝卜几乎血本无归。赵会杰决定,带领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到河北、安徽等地的中草药批发集散市场了解情况、学习经验。没想到,小庙子村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中草药材。了解到当时很多地方已经创新采用合作社运营的模式,敢想敢干的赵会杰和领导班子讨论后,决定成立合作社。2014年,“宏都中草药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流转500亩土地开始种植中药材桔梗。
几年下来,中药材生产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村里成立了药材加工厂,增加了药材去皮、晾干、切片等工序,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解决了更多老百姓的就业。合作社又与内蒙古两家大的制药企业签约,实行订单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种植药材种类也增加到了10余种。如今,中药材种植收入已经占到村民收入的半壁江山。
在药材地里,记者遇到了“宏都中草药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永波,他对记者说:“村民每年流转土地一亩能拿到1000元,在合作社就业,每年能拿到3.6万元,不管是刮风下雨,务工多少天,我们都按长期工的待遇来结算工资。和咱们城里的企业一样,我们给他们全部上了保险,中午免费在合作社就餐。我们合作社还成立了工会,被自治区评为优秀工会。”
在合作社的大院里,3300平方米的中药材加工厂拔地而起。“这是两台烘干切片机,洗净的药材从这边放进去,从那边出来就是成品了。中药材的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对面就是库房。因为我们村人均地少,去年村里还流转了邻村几百亩土地种植药材,我管这叫‘借鸡下蛋’。现在不是加工的季节,春秋季是这里的旺季,那时用工得几百人,我们村的人手根本不够用,得从河北招人,我们村里也存在用工荒。”赵会杰笑着说。
荒山荒坡变成了“花果山”
小庙子村脱贫户刘汉芝高兴地说:“现在只要你肯干,不用出村,一年四季都有用工的地方。真是赶上好时代了,各种保险、补贴啥都有,我还养了猪、鹅,每天都很开心。”
站在村后高高的凤凰山上,赵会杰告诉记者:“咱俩站的这个地方视野好吧?那边是石人山、前面是老虎洞,风景特别美,你看这方圆700多亩的经济林,原来都是废弃没用的荒坡荒山,水土流失严重,全是沟沟壑壑。去年,我们用大型机械推出了梯田,修了路,上了滴管,全部种上了经济林,林下种植中药材,还盖了五座大棚种植反季节水果李子,你看这李子现在都这么大了。我常和乡亲们说,这儿将来就是咱们村的‘花果山’。”
记者了解到,去年3月,大庙镇19个行政村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义务为小庙子村建起了这个融合共建经济林园区,果树下栽种中药材射干,射干既能入药,开的花也非常漂亮,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既能带动旅游,又能锁住山上的水分,防止水土流失。
今年,很多邻村的领导看到小庙子村开发了经济林园区,觉得自己的地质条件更好,也纷纷开始建经济林。小庙子村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地。
近年来,村里新建了100栋设施农业冷棚,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绿化补植了1500亩山体,在村庄栽种30万株各种绿植,改善人居环境。村道两侧新安装了100盏路灯,修了4公里环村水泥路,家家更换了环保锅炉取暖,每户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为了环保,小庙子村新建了容积1.88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为每家每户配发了垃圾分类箱,鼓励引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安装了垃圾分类处理设备。在村子中央新建了民俗馆和游客接待中心,新建了“中国梦”主题文化广场。
几年来,在松山区、赤峰市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小庙子村建设了“草原书屋”、棋牌室,组建了“妇女之家”秧歌队、舞龙舞狮队和多支广场舞队,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建立了“善行义举榜”,定期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评选和慰问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活动,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新风尚,弘扬了正气。小庙子村被评为赤峰市“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全国乡村治理先进村”。
在致富的道路上奔跑
赵会杰介绍,目前全村有党员46名,村党总支下设综合支部和产业支部。她常说,每个党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组织的形象。老百姓看到村班子干劲儿足,自己的致富意识增强了,大家都知道小庙子村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会,对集体的事更上心了,都不想掉链子拖发展的后腿。集体荣誉感、参与度提升了,自己争着抢着在致富的道路上奔跑。
赵会杰说:“现在我压力更大了,但我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宣传好,落到实处,抓住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历史机遇,让全村的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让收入有温度,产业有长度,振兴有力度,做法有高度。”
因为合作社给桔梗去皮都是手工操作,在合作社清洗好、过好秤,对那些行动不便去不了合作社的,就把药材送到家里操作,足不出户也能有收入,一天能挣几十块钱,依靠自己的劳动挣钱有尊严,心里有温度。
赵会杰深知,要让合作社实现长足发展,中药材产业路越走越宽越远,村里必须要和药厂签约,实现订单种植,最大限度保证群众收入。如今,签约后把中草药粗加工的产业链落在了小庙子村,产业链延长后,产值增加了一倍,群众实现了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能获取收入。
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来村里,希望从小庙子村的发展中找到经验。作为村支部书记,赵会杰最想说的是:“我们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打造一种精神,让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老百姓奔小康。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党员的示范带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风气,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乡风文明的进步。让来参观学习的人能在小庙子村感受到党员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的心劲儿,把日子过好,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