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丁秀伟
黄宝妹家珍藏着一张老照片,是周总理接见她时被拍下的一幕,这张照片成了她家的传家宝。“我要发动大家一起,努力为社会再做一点贡献,承担老党员的责任。”如今90岁的黄宝妹依然这样说。
黄宝妹1953年成了第一批全国纺织工业部劳动模范,先后7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模;3次出席国际会议;8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8年,著名导演谢晋根据其事迹拍摄了同名电影《黄宝妹》,影片中她本人饰演黄宝妹,是那个时代的工人明星和时尚偶像。
从童工到劳模,她是新中国发展的“参与者”
1931年,黄宝妹出生于上海浦东高东乡麦家宅,她家里很穷,作为老大,12岁时黄宝妹就跟随母亲贩盐卖。
13岁时,黄宝妹成了童工,进了上海国棉十七厂的前身——日资的裕丰纱厂。“我记得很清楚,报名是年初四,第二天就正式上班了。我被分配到细纱车间,一天工作12个小时,白班从早晨6点到晚上6点,夜班从晚上6点到次日早晨6点,一个星期倒一次班。”
那时的交通远没现在这么方便,如果清晨6点上班,黄宝妹凌晨3点就要从家里出发。
她暗想,哪怕再苦再累再屈辱,“技术一定要学到手。”经过勤学苦练,她做到了“挡车400锭”,而一般工人只能到270锭。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黄宝妹回忆,马路上到处是解放军,“劳动人民终于翻身做了主。”在新的上海国棉十七厂,黄宝妹迎来了重生,“当时我想,既然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纺纱也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就拼命干”。
全厂细纱车间的挡车女工中,就数黄宝妹的皮辊花(又叫白花,是指粗纱进行细纺时,由于纱线断头而卷绕在皮辊或绒辊上的棉纤维)出得最少,浪费最少。她纺的二十三支纱只有0.3%,位居全厂前列。
爱动脑筋的黄宝妹还探索出一套“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先进操作法,扩大看台能力,每个人从看400锭扩大到800锭,节约了车间三分之一的人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仅如此,黄宝妹还首创了“逐锭检修”法,这样就可以及时调换歪锭子,改善机械状态;为减少牵伸部分的飞花,保证棉纱质量,黄宝妹还与人一同试制了一种“红芯子”(集合器),使皮辊花大大减少。
黄宝妹成了纺织行业的带头人,1953年成为第一批全国纺织工业部劳动模范。她管理的二纺细纱车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并且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与此同时,进厂时还是文盲的黄宝妹,也进了厂办的业余学校,得到了读书机会,“刚进工厂,我一个字不认识,后来还是通过学唱歌认了超过20个字,考上了夜校的小学3年级。只要有空,我就用来学习——上班前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下班后的时间,后来考了90分以上,跳级到5年级,然后又跳级到初二。”
之后,她又进了东华大学(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简称“华纺”)开办的“干部特别班”。“我的基础太差,一开始老师上课我跟不上。但既然来学了,就要学好。别人读一遍,我就读两三遍,晚上也比别人睡得晚,星期天也不回家,就在学校补课、学习。”
后来第一年学业考试,30个人淘汰11个人,黄宝妹通过了,她是班级里唯一一个继续攻读大学的工人,并在两年后取得了毕业证书。
在以她名字命名的电影中饰演自己
为了用镜头留住全国劳模的真人真事,1958年,谢晋导演和摄制组来到了国棉十七厂,拍摄黄宝妹的故事,并决定让她“自己演自己”。
当时她紧张得不得了,“第一天拍大扫除,连走路都不会了,一个镜头连拍了8次,一想到浪费那么多胶卷,心里就特别不好受,我这个人最看不得浪费了。”
谢晋导演和蔼可亲,耐心开导她,黄宝妹对镜头也慢慢习惯了起来,电影顺利拍完。电影公映后,大家都夸黄宝妹演得好,甚至还有人提议她“弃工从影”。
黄宝妹说,当时电影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片在北京放映,周恩来总理请电影主要演员吃饭,“我就和周总理坐在一起,当时文化部有人向周总理提议,说我演得好,可以让我改行拍片”。
黄宝妹一听一下紧张了,马上说,“我不行的,拍电影连路都走不好”。黄宝妹心里清楚,她不是专业演员,导演对她要求不高,“要是做专业演员,要求就不一样了,连跑龙套都轮不到”。
黄宝妹一直相信“专业精神”,而她的专业领域就在车间。为此,她也放弃了当厂干部的机会。
1957年,黄宝妹被调任厂工会副主席,“我有技术,在办公室里就浪费掉了,就主动要求调回车间。”
就这样,黄宝妹一直在车间工作到1986年55岁退休前夕,她觉得很满足,“因为这是我喜欢的工作。”
她是新中国发展的“奉献者”
黄宝妹退休后,始终坚持“党员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是不退休的。”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为启东筹办纺织厂出谋划策。
1994年黄宝妹集资办起了英豪科技实业公司,用获得的利润来帮助困难劳模。回归社区后,她发现社区治理困难重重,小区业委会建不起来,作为共产党员的黄宝妹重新拿起了劳模时期的钻研精神,和其他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了解并精准地找到居民需求,用绣花般的功夫解决了社区治理的大难题。
疫情期间,已经90岁的黄宝妹充分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带头并且号召小区的居民一起捐款。
黄宝妹在杨树浦生活了一辈子,也见证了杨树浦路沿江工业带的历史变迁。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杨浦滨江,同老党员、老劳模黄宝妹亲切交谈。黄宝妹激动地说:自己见证了上海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再到新时代的巨大变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感到无比自豪。如今,黄宝妹身体依然硬朗,健步如飞。她依旧发挥余热,带着她“不忘初心”的故事,走遍社区和企业,作报告,上党课,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号召发动更多的年轻人一起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我要发动大家一起,努力为社会再做一点贡献,这是一个老党员的责任。”黄宝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