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林志文
□ 海南大学学生 邓添怡
盛夏的海南岛,与浪漫惬意的椰风海韵相伴相随的,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热火朝天的景象。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党中央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央12号文件)发布。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这是海南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海南采访期间,许多被访者这样强调。无论是在机场、港口、码头,还是工业园区、工厂、农场等地方,随处可感受到海南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和行动。
据了解,三年多来,海南陆续启动了一批先导性重点项目、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百日大招商”活动、推进“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形成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有效调控房地产市场、提升旅游和交通运输国际化水平、优化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实施优惠关税和所得税政策、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明显,有效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良好开局。
在海口江东新区能够充分感受到这样的良好局面。作为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也是面积最大的园区,江东新区迈开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发展步伐。在江东新区规划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江东新区建设的时间轴,这是一张亮丽的成绩单:2018年12月28日,江东新区首批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江东新区陆续开展多轮高规格专家评审会,分别审议通过江东新区起步区、总体规划、临空产业园区等控规;2020年6月3日,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同步举行挂牌仪式;2020年12月30日,江东新区条例正式发布……就在不久前,一项大型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3月1日,江东新区1.5级企业港一期7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
另一张亮丽的成绩单是“首单”。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一大批“首单”相继出炉,其中江东新区首单就多达13条,包括首支QFLP基金业务、首个国际文化交易中心、首个国产大飞机租赁项目等。“江东新区是展现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成绩的一扇窗口,将打造成海南新时代全面改革开放新标杆中的标杆。”
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陆续启动了一批先导性重点项目,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就是这样一个制度集成创新的成果。
据介绍,2020年,乐城先行区有三项改革创新成果分别荣获第一届“海南省改革和制度创新奖”一、二、三等奖。目前,乐城先行区已有博鳌超级医院等14家医疗机构建成运营,引入了多家国际机构,截至2020年底,已有超过130种特许药械在先行区使用,自贸港医疗的“早期收获”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中国的这片热土上,一项项力度空前的政策、法规、制度创新源源不断推出。2021年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专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出台,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也进一步彰显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
2021年6月20日,海南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白皮书(2021)》,白皮书指出,“海阔凭潮涌,风劲好扬帆。1000万琼岛人民将持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充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蹄疾步稳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