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家教 PDF版下载

版面: 家教

自主学习能力助力孩子更好发展


    ■ 陈若葵

    又到升学季。尽管近年来全国多地已经实施以综合素质评价的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教育生态向好,但成绩依然是中招和高招的一条最主要的硬杠杠。当分数被赋予选拔功能,面对升学压力,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无不从小学开始就关注孩子的成绩,而绝大多数学生,也将分数视为自己的“命根儿”。

    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成为人人羡慕的学霸。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分数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所掌握知识和智力能力的全部。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教育的时代,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只盯着孩子每次考试的分数和排名,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有多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长”理论,认为“成长并不是从外部加诸儿童身上的东西,而是他们自己所做的一切”,即个体生命的内在生长。

    会学习,有自主性,即自主学习能力,是孩子个体生命内在生长的原动力。这需要他们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能够自觉地按照自己的计划或设定的目标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依靠个人计划或目标推动自己的学习,这样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相对稳定,而且,日后在遇到新知识、新课题时,也会积极想办法自己弄懂、学会,能在优胜劣汰的信息大爆炸时代灵活自如地驾驭知识,未来的路会走得更稳、更好。可以说,一个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将决定他未来的人生高度。因为,一个人在结束正规的学校教育、走入社会之后,决定他优秀还是平庸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他是否具备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互联网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教育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能够在自己的兴趣、需要等动力驱使下,借助在线教育的相关内容,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可以说,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当然,其前提是我们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并且能从海量的同类知识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鉴别能力是必需的。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缺乏这种能力,每天面对潮水般、碎片化的各种信息,往往被动地接受,或沉迷于游戏等某些内容,其结果是难以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情,虚度光阴,更难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相应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在学者周国平看来,“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我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

    那些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多得益于内在的自觉——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并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任何时候,“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学习效果,都会远远超越被父母催促着、逼着努力。

    但是,我们身边的家长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自觉、不勤奋、不会学习。造成这种现象,或许与父母的教养方式相关。比如,家长事无巨细地规划孩子的一切,不需要孩子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做出一些安排、甚至他们的想法也不被家长认可和采纳。长期对自己的事情缺乏主动权,容易导致孩子习惯性依赖,自主能力难以养成。

    而一些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比如在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或由于经验不足做事失败的时候讽刺挖苦、批评打击,无疑会加重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挫伤其自信心,从而因为怕出错、出丑而不积极主动学习、做事,甚至厌学,失去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

    从小引导孩子爱学习、会学习

    孩子的学习从出生的那一天就开始了。因之,家庭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第一课堂。

    发现、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喜欢航空航天的马飞没有航展的票,爸爸就带他到山上看飞行表演!爸爸对马飞兴趣的支持,让他产生了更多求知的欲望,最终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宇航员。这就是孩子的兴趣、求知欲和家长独具慧眼与鼎力支持的力量。

    孩子都有非常强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孩子兴趣和追求知识方向的眼睛,呵护其爱好与热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营造有助于孩子积极参与的情境,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鼓励他主动探索、学习。如,鼓励孩子自行提出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共同讨论;对于父母和孩子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孩子尝试查阅书籍和资料,从中寻求答案……这些亲子互动能调动孩子自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

    给孩子一定的空间

    自主学习有一层意思是自己学习、独立学习,所以,有些时候,父母没必要一直在孩子身边充当“指导者”或“老师”的角色,放手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单独的时间,让他沿着自己的思维方向思考,“自己想办法”,这有助于学习独立思考和自己处理难题,并逐渐学会批判性思维。

    亲子相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感受到自己所做的决定是可以的,坚定他探索的勇气和信心。

    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让孩子弄清楚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再针对这个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身体力行。

    父母可以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让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和中学生独立制定详细规划和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孩子会因为部分或全程参与,没有被父母安排、被动执行而获得存在感、被尊重感,实实在在感到了自己有做事的主动权,也就发自内心地愿意对自己决定的事情负责,更有完成目标的动力。

    培养孩子坚持的品性

    任何人都有惰性,孩子也如此,他们更愿意随性而活,特别是在厌烦或遇到困难的时候。比如觉得数学题难不想做了,练琴太枯燥也想放弃……在孩子越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麻烦的、艰难的、痛苦的事情,就越懒得学。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的态度要“温柔而坚定”,即表示对孩子的处境感同身受,但同时,也要和颜悦色地说服孩子必须坚持下去,要在温和的外表下狠心“逼”孩子一把,告诉他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要付出很多努力,有时是艰难的努力。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讲给孩子听,鼓励他不要半途而废。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父母的自律、上进、耐力和支持,能推动孩子一步步坚持下去。

    在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父母要有爱心、耐心,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苦衷,同时用各种办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