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汶上县妇联已在校园、村居开展“防性侵课堂”巡讲活动30余场,2000多人从中受益
● 为确保防性侵课堂落地见效,汶上县已经组织各乡镇妇联根据活动工作方案,提前组织谋划,动员更多儿童和群众广泛参与,并将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防性侵相关知识,凝聚社会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留守儿童工作的舆论氛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冰山一角”,这是不少儿童防性侵工作者对社会上发生的性侵儿童事件与曝光事件比例的形容。而在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妇计中心妇科主任程金凤看来,不少农村留守儿童一直以来都是此类事件的“隐形受害者”。
“很多家长直到孩子出了事都被蒙在鼓里,又怕影响孩子以后的生活不敢报案。”程金凤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农村留守儿童和家长都需要接受儿童保护教育。”
今年以来,汶上县妇联已在校园、村居开展“防性侵课堂”巡讲活动30余场,2000多人从中受益。
“我们开展防性侵课堂,目的是源头防范儿童性侵事件的发生,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家长性教育意识和对孩子的保护意识,进一步织密全县儿童安全防护网。”汶上县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颖表示,下一步,会将防性侵课堂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在全县持续开展下去。
儿童防性侵,农村应是重点区域
回忆起一次特殊的接诊经历,程金凤几次流泪,说不出话。“那会儿都快过年了,一个妈妈抱着她4岁的女儿来找我,检查发现有被性侵的痕迹。”程金凤告诉记者。
从医多年的程金凤敏感地意识到,近些年她接触到的性侵儿童案例似乎比以前增加了。
“我觉得是因为家长的安全意识有提高,所以来找医院检查的孩子可能会更多。”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这些孩子基本都是爷爷奶奶照看,有的甚至扔给隔壁邻居、同学的家长照看。”在程金凤看来,农村性教育课的缺失、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仍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未成年人性侵案件呈现出家庭成员性侵案曝光量上升、网络性侵形势严峻等新特点。
而在山东省青春健康培训师丁培看来,农村是更需要提高警惕的重点区域。
以汶上县为例,丁培告诉记者,受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人们很多时候羞于谈性、耻于谈性,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难以接受正式的性教育,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自己身体的隐私部位、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对自己来说是性侵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太小不可能被性侵、男孩不可能被性侵、施暴者都是陌生人……
“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保护他们的安全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家长的意识要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也要增强。”丁培说。
保护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合力
作为汶上县儿童防性侵课堂的主要讲师,丁培经常会与参与课程的家长、儿童交流。“很多家长认为只有陌生人才会伤害孩子,所以只教给孩子‘远离陌生人’等常识,反而忽略了熟人作案的可能性,也就疏于防范。”
而在授课时,丁培也根据家长和孩子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两种课程。
“比如说给家长讲课时,我们会先做一个风险评估的小游戏,‘经常一个人在家’‘接受陌生人给的东西’‘单独和异性在一起’这三种社交情境,让家长来评估风险程度。”根据现场反馈,丁培发现,有些风险在家长看起来不高,实际上对孩子来说风险很高。
丁培还告诉记者,有调查结果显示,50.05%的家长不能很确定地从孩子的言行中察觉到孩子是否被性侵。“受到侵犯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做噩梦、恐惧等诸多表现,其实家长只要稍加留意就能看出问题。”此外,丁培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为家长讲解“如果孩子表示自己被侵犯,家长应该怎么做”。
“从培训来看,农村地区不论是年轻的家长还是祖辈,都对性教育、性知识问题存在一定的盲区。”丁培告诉记者。
此外,由于网络的发展,儿童能接触到性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10岁的儿童已经有了对性知识探究的渴望,正规渠道无法获得,就只能通过媒介偷学,而偷学的性知识中消极的部分占了很大的比重,非常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张颖表示,如果家人没有在事先对孩子开展相关的性教育,反而容易让孩子对于性产生一些负面认识。
因此,保护农村儿童安全,当务之急是引导他们从正当的渠道了解正确的性知识,“防性侵课上主要会讲一些对危险的预判和防范的技巧,孩子们还需要一个全面的性教育课,不过分好奇,就会减少危险。”丁培说。
此前,已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执委张宝艳建议,把防止拐卖、防止儿童性侵害等内容纳入义务教育,作为必修课,“让孩子都知道需要防范哪些风险,遇到危险如何自救和寻求救助”。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也表示,性教育的缺失让农村地区受到性侵害的儿童在指证、取证时遇到难题,建议将防范性侵纳入义务教育教材,让农村孩子更好地接受自我保护教育。
“儿童遭受性侵害,不仅是身体受伤,更重要的是会有心理创伤。”程金凤颇为痛心,保护儿童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据了解,汶上县为确保防性侵课堂落地见效,已经组织各乡镇妇联根据活动工作方案,提前组织谋划,动员更多儿童和群众广泛参与。“我们也会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防性侵相关知识,凝聚社会合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留守儿童工作的舆论氛围。”张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