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暑期托管遵循“教师志愿、学生自愿”要求

——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


    7月13日,在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邓高社区的农家书屋爱心托管班上,小朋友正在阅读税收连环画。徐慧IC photo

    ●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学生、465.6万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

    ●“一校一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同时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

    ●学校在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中,要积极寻求相关部门支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7月13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会上介绍,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学生、465.6万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

    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

    长时间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减轻了学生在校学习负担,由此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也就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三点半”难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透露,截至5月底,全国范围内,开展课后服务的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55.4%,教师参与率为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但他也指出,课后服务还存在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有的地方课后服务时间偏短、有的经费保障不到位、有的课后服务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吕玉刚介绍,教育部深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

    他进一步解释道,第一,各地各校要从实际出发,“一校一案”制订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第二,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第三,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吸引力和有效性。第四,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充分利用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课程评价是课后服务创新的不竭动力”,会上,吉林省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校长温剑介绍,学校充分发挥“学校自评、学区内评、督导月评、校安网评、数据总评、部门联评”的六维评价体系作用,积极尝试从过程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家长评价三个维度进行评价改革。包括每日、每周进行实时监测与总结,对课后服务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过程性评价;以公众号、视频号等媒介为基础,开展全平台、多领域的课后服务展示性评价;以学期中与学期末匿名制家长调查问卷形式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进行多维立体家长评价。

    一系列探索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校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97.8%,教师参与率96%,真正实现了‘三个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家长教育获得感提升。”温剑说。

    据了解,教育部已经建立了课后服务直报系统,将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加强工作调度。

    会同妇联等组织多元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暑假临近,一些双职工家庭面临“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问题。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一些地方和学校主动推出暑期托管服务。

    为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介绍,《通知》明确了暑期托管服务应遵循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同时对服务内容、保障条件等也提出了明确意见。

    对于教师如何参与暑期托管服务,《通知》提出,要引导,但不得强制,并特别强调,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依法保障教师权益。

    自愿参与暑期托管的还有学生。《通知》提出,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通知》还特别希望,家长要关心重视孩子暑假生活,尽量抽出一定时间,加强亲子陪伴、交流互动,使孩子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知》还提出,要完善暑期托管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可参照课后服务相关政策,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相关收费标准由地方教育部门商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学校不得违规收费。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认为:“《通知》中明确的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要求,为地方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暑期托管服务的种种顾虑,也有利于保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暑期托管服务中的相关权益。”

    “假期托管从满足部分家长急难愁盼的需求出发,解决低龄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但不能满足于此,而是需要以学生的健全成长为目标,也需要以此为标准对托管服务进行规划、实施、选择和要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辉提醒,假期托管的前提是保障安全,但又不能止于保障安全。“家长、托管方和管理方都必须明确,家长是托管服务的间接对象,为家长解难不是最终目标;学生是托管服务的直接对象,学生的健全成长才是最终目标,是比安全更高层次的需求和要求,不能本末倒置地为了家长而忽视孩子,为了安全而忽视、压制学生的健全成长。”

    储朝辉强调,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在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同时,需要严格将假期活动与学期的就学区分开来,严密筑牢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这道防线,不得暗中将假期托管变成复习班、补习班,尤其要防止各校之间暗中攀比造成整体恶性后果。

    已有媒体报道,上海、三亚等地依托街道、社区等社会资源,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群体已开展了让家长较为满意的公益托管服务。

    对此,汪明进一步建议,“基于地方探索的有益经验,学校在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中,要积极寻求相关部门支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学校还可以利用一些成熟的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教育资源,如临近学校的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拓展暑期托管服务的内容。此外,还可以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