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陪伴我十八年的伙伴,也是我独一无二的舞台。”
“和竹子在一起我觉得非常舒服、非常自信。网友说我弘扬了传统文化,也说我动作优美、有力量,这些鼓励让我觉得坚持是值得的。”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田梦迪
2019年12月,独竹漂绝技传承人杨柳刚开始发抖音视频时,总有网友问她:“这是什么特效?”杨柳理解网友的疑问:普通人怎么可能那么轻盈地站在水中的竹子上呢?
视频中,杨柳经常身着民族服饰,在漂浮的竹子上做各种高难度动作:劈叉、踢腿、旋转……远远看去,她就如同从武侠小说中走出的轻功女侠。这种“奇特的技艺”让她广受欢迎,经过一年半的积累,杨柳在抖音上收获了82万粉丝,而她从事的独竹漂也随之走入了大众视野。
独竹漂不是特效也不是杂技,而是贵州省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发源于赤水河流域,是先民为了渡河而创造的一种交通工具。如今它虽然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却仍是贵州当地一项颇受欢迎的体育运动。杨柳七岁开始学独竹漂,“竹子是陪伴我十八年的伙伴,也是我独一无二的舞台。”
“为什么不试试在竹子上跳舞呢?”
记忆中,杨柳第一次看独竹漂是六岁,她和爷爷在老家遵义市的湘江边,看奶奶在水里漂来漂去。杨柳当时就觉得这太神奇了:一根竹子怎么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呢?
七岁时,已经学了两年游泳的杨柳开始和奶奶学独竹漂。她长得娇小,每次去游乐场都达不到玩项目要求的身高,站在竹子上不吃水,就总也站不起来。一直到十岁,每年夏天杨柳都泡在水里,先练抓竹竿、再练平衡,她晒得又黑又瘦,“跟个小猴子一样”。因为频繁摔跤,杨柳的胳膊上、腿上总有淤青和擦伤。
杨柳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她除了学独竹漂,业余时间也学舞蹈。小学毕业后,杨柳没有继续念初中,而是去了当地一家舞蹈学校学专业民族舞。
就在那时,身高的劣势显现了出来。一次汇报演出,排练时老师让杨柳在每个位置上都试了一下,最后却说你在旁边跟着练吧。杨柳以为老师要给她安排独舞,高兴了好一阵,后来才知道老师的意思是你别上场了。
那次演出结束后,在台下当观众的奶奶回家问她:“怎么没看见你?”杨柳闷闷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奶奶没继续问就全明白了,她说:“既然陆地上没有舞台,为什么不试试在竹子上跳舞呢?”
“和竹子在一起我觉得非常舒服、非常自信”
从舞蹈学校毕业后,杨柳又断断续续在不同的艺术学校进修,古典舞、芭蕾舞,什么都学。15岁时,杨柳便开始思考以什么为生的问题。那时她与遵义当地几个独竹漂传承人组成了一个小型演出团体,每年暑假到江南巡演,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
“当时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样才能把动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多接演出。”2019年,她开了抖音号,对她而言,“被看见”既关乎生存,也关乎使命。
在杨柳看来,独竹漂已经超越了它原本的用途,而从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融入了古典舞和汉服之后,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所以我觉得自己有传播的责任。”
除了发布自己平时演出的视频,杨柳也会专门拍摄有意境的画面。一次,她在抖音上看到了林青霞饰演的东方不败醉酒的视频,便想在竹子上模仿那个动作。她和朋友去了乐安江江畔的云门囤景区,那里崖壁奇崛、风景秀丽。杨柳见过无数河流,却唯独在此处感受到了对水的恐惧。“它有80多米深,像站在海边那么空旷。”因为躺倒时要用后背控制重心,所以她就只能用自己的皮肉去磨竹子上坚硬的骨节,又因为要仰头喝酒,所以她就只好一遍遍调整动作的幅度……虽然每条视频都只有短短二十秒,但每次拍摄,杨柳都至少要花一天的时间。
但她却乐此不疲,“和竹子在一起我觉得非常舒服、非常自信。网友说我弘扬了传统文化,也说我动作优美、有力量,这些鼓励也都让我觉得坚持是值得的。”
“传承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我会继续下去”
绍兴古城、河南宝泉旅游景区、遵义湿地公园……依靠如今的网络影响力,杨柳接到了更多的线下表演邀约。然而更多邀约也意味着更多挑战,线下演出看起来美好,背后却充满了艰辛。
有些景区人工湖里的水质不好,湖底常有碎石和玻璃渣,不小心摔下来扎破脚是常有的事;艳丽的衣服招蜜蜂,夏天河边又招蚊子,要在竹子上忍着痒和痛保持平衡;有时水里还会突然游出一条水蛇,杨柳心里害怕,却也只能面不改色地演下去。不过最艰苦的一次还是一年冬天在河南开封的演出:那几天气温很低,湖里结了厚厚的冰,还下着雪。工作人员帮她凿开了一片水域,然后她就光着脚站在冰水里跳舞。
她说,现在已经没办法想象没有独竹漂的人生了。有人问过她:“这么辛苦,为何不选择轻松点的职业度过一生呢?”杨柳是这么回答的:“我感激独竹漂给了我不一样的人生,所以我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回馈它。”杨柳知道,传承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既然已经做了这么久,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