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清林 宋延安 文/摄
火热夏日,走进山东省阳谷县侨润街道西八里营村,只见大片油葵竞相绽放,桃树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这里是润祥田园综合体的一处种植园,创办人名叫王玉平,现任阳谷润祥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西八里营村两委干部兼妇联主席。
增品种、搞加工,巧升附加值
王玉平以前和丈夫开过油料作坊,做过农资生意,靠着多年的打拼,成为村里的富裕户。2016年,他们投资200多万元,在西八里营村流转360余亩土地,并牵头成立了润祥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起了一个种植园。
“这片土地属于绿化林带,由于承包费偏高,种植效益不高,一直无人问津。我是村两委干部、又是村妇联主席,有经营管理经验,有责任带一个头。”王玉平对笔者说,西八里营村距离县城很近,交通便利,村里的留守妇女又多,只要经营对路,完全可以利用这片土地把产业做起来,带动村民增收。
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效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头两年,王玉平在承包地上主要种植普通小麦和玉米,结果,效益很低,收入仅够给工人发工资。为了提高种植效益,她决定调整种植模式,增加种植品种,先后种植了油葵、紫小麦、“富硒”地瓜等作物,以及桃、梨、苹果、核桃等果树。“这些作物和品种,既能美化环境,经济价值又比较高。比单一种植小麦、玉米强多了。”王玉平说。
在这些作物当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油葵,共100亩。王玉平告诉笔者,油葵是一种抗旱抗碱的作物,易于种植和管理,既有观赏性,又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用油葵籽榨出的食用油,亚油酸含量高,胆固醇低,被誉为21世纪‘健康营养油’。”
为了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王玉平夫妇投资建起了一个榨油加工厂,将自己种植的油葵加工成高级食用葵花油,经济效益增加了1至2倍。“我们一年种2茬油葵,年产4万公斤油葵籽,亩效益可达3000多元。“
紫麦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特色作物,其营养价值高于普通小麦甚至普通燕麦。王玉平种植了60亩紫麦,主要用来自己加工紫面馒头。王玉平告诉笔者,直接出售紫麦,一斤只能卖1.4~1.7元,而一斤紫麦面粉加工成紫面馒头出售,可以卖到5元。“我们种的富硒地瓜也不直接出售,而是用来加工成富硒粉条再出售,也比直接卖地瓜更赚钱。”
种百花、摘鲜果,休闲旅游增效
除了发展种植和加工业,王玉平还做起了休闲旅游的增效文章。2018年底,他们投资建设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花卉大棚,种植了100多种花卉。这些花卉既美化乡村环境,也吸引游客观光。此外,70多亩果树进入盛果期后,他们完善了种植园的基础设施,吸引游客来采摘。观光和采摘收入成了田园综合体又一个利润增长点。
至此,润祥田园综合体形成了种植、加工、观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每年的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产业发展,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润祥田园综合体让当地村民获得了更多的增收机会。“好天下地干活,雨天就在合作社脱核桃仁,冬闲就在加工厂蒸紫麦面馒头,一年四季都闲不着。”在田园综合体务工的村民潘云义说。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长年在润祥田园综合体和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有10余人,短期工有40余人。一些家庭困难或因病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被王玉平优先照顾,他们不仅能在家门口赚钱,还能就近照顾家属。由于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润祥田园综合体被评为山东省“大姐工坊”“山东省农民振兴示范站”和阳谷县巾帼示范创业基地。2020年,王玉平本人也因此获得山东省“最美基层妇联人”和“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