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教 PDF版下载

版面: 家教

今天的孩子或许一辈子也不用现金

网络支付时代 财商启蒙怎么做


    ■ 杰西卡

    最近听到两个朋友的故事。

    朋友A的孩子5岁多,早上不想让朋友上班。朋友说,不上班就不能赚钱了呀。小朋友特别认真地说,你和爸爸的手机里有钱,不需要再赚钱了。

    朋友B的孩子3岁多,每次出门买玩具就冲着大人说,打开你们的手机,我要买!

    由此,我们既觉得可爱,又意识到普遍使用虚拟支付后,孩子们的财商教育更难了。那么,今天,我们如何和孩子聊“钱”。

    认识钱

    一切财商教育的基础就是从认识钱开始,不管大家多久没摸过纸币、硬币了,我们还是有必要取一点,带着孩子认识钱。

    认识钱和价值(3岁+)

    学着认识钱币上的数字,进行简单的价值转化,比如10元是10个1元、 2个5元。这是数学启蒙也是财商启蒙,让孩子直观地理解“钱”的第一层含义。接下来逛街,即便在淘宝上下单,也问问孩子,这个恐龙模型是21元,需要几张10元,几张1元啊?抓住机会帮孩子建立起虚拟交易和真实付款的联结。

    货币的历史(5岁+)

    随着孩子长大,给孩子讲讲纸币、硬币的历史,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钱的意义。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最早的买卖是“以物换物”,A觉得B的鸡不错,A就拿自家的鸭和B换,B正好需的,也觉得合理,就交换了。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太麻烦,就用石头、贝壳等物体来交易。大家制定一个规则,比如根据贝壳大小来定价格,大贝壳价格更高,之后就出现了货币。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货币的国家。再后来,就有了银行和线上支付。爸爸妈妈要先赚到钱、存到银行里,实体银行和网络银行相关联,然后才可以用手机支付。这样的解释可以帮助孩子理解,钱的前世今生,明白“线上支付。”

    判断价值

    关于“钱”的第二课,是如何判断价值。

    同样10元钱,买两个面包值还是买一个盲盒值?这个问题孩子比较难回答,但难回答不代表就不能带着孩子一起思考。我的金钱观之一,是要始终明白自己“为什么而买单”。

    从女儿4岁开始,她每年的压岁钱中有一部分可以由她自主消费,那就是她自己的钱,我接受她的“挥霍”,毕竟从“浪费”中获得教训,也是财商教育的一部分。

    女儿第一次拿着自己的10美元(当时我们在美国),在超市买了两包看着很大,但一看就很难吃的饼干。我没说什么,就买单回家了。到家后,她第一时间打开吃,吃了第一口就不喜欢,完全浪费了。

    我当时没批评她浪费,而是说,你刚刚买了两包吃的,花了10美金。你知道10美金还能买什么吗?那天,我们做了一个小练习,我把家里值10美金的东西拿到她面前。她第一次发现,原来10美金可以买那么多其他东西,比如好几瓶酸奶、一个她很喜欢的毛绒玩具、两本绘本、两块巧克力,等等。

    然后,她就后悔了:“早知道买XXX,这个不好吃。”这次经历后,她明显有意识多了,自己会做一些价值判断,当然面对她最爱的东西,仍然义无反顾地觉得值。

    我们引导孩子思考,并不意味着非要把我们的价值判断强加给他们,而是引入觉察。孩子有了存钱概念,而且看着“财富”变大后,会变得很“财迷”,对于值不值这件事就会更加敏感。当然,值不值这件事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做金钱的主人,就意味着让钱带给我们快乐,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值”。有时花钱买了一段体验,一个回忆,外人觉得不值,但自己很开心。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在内心建立起自己的价值排序,一个人可以明白自己要什么,并且用自己的钱去争取自己想要的,那就是幸福。

    钱是怎么“赚到”

    父母可以和接近学龄的孩子聊聊怎么“赚到”钱。

    赚钱的本质是创造价值,提供服务,而且这些价值和服务恰好是别人需要的。

    让孩子明白,他们上课外班爸爸妈妈是需要付学费的,其中有一部分就是给老师的。老师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智慧传授给孩子,而且还要花时间陪伴孩子,这些就是老师创造的价值和提供的服务。

    同时,父母也要和孩子强调,哪怕我们是“花钱”买了他人的价值和服务,仍然需要表示感恩和尊敬。因为对比老师付出的,其价值远远高于爸爸妈妈付的学费。所以,每个人的价值可以用钱来衡量,但那只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无法被衡量的,那是来自我们内心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对老师表示尊重,对所有提供给我们服务的人表示尊重和感谢。

    最后,我们还应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价值观。比如,每个人都希望赚钱,但赚钱不该是目标,而是自然结果。我们要想的是,如何让自己更加值钱,那么钱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为什么每个人都在付出,但得到的报酬会不一样呢?这一部分是取决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和提供的服务,能不能被他人替代?比如有一些事情,大部分人都会做,做这件事获得的市场报酬就会比较低。当然并不是说做这件事就不好,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报酬都是好样的。但我们始终要记得,让自己值钱,让本事长在自己身上,这永远是最保值的。

    财商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钱不是在手机里平白无故就有的。想要做金钱的主人,第一步就要好好理解“钱”是怎么回事。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