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阅读 PDF版下载

版面: 新阅读

《仰望星空的人》:她的名字划破长夜与星月同辉


    阅读提示

    在科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女性很容易被隔离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之外,并被认为不具备科学研究能力。《仰望星空的人》讲述的是“彗星猎人”卡罗琳·赫歇尔与星星的故事。卡罗琳是一位成功的观星人,为后来投身科学研究的女性树立了榜样。该书对于如何构建性别平等的STEM教育环境,如何赋权女童勇于选择理工类学科,给出了很好的范例。

    ■ 王海媚

    时至今日,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女性角色往往被固定在家庭之中,或者家庭劳动的外延性职业,比如医护人员、服务员等。而在科学教育与研究领域,女性很容易被隔离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STEM)教育之外,并被认为不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处于现代科学的从属地位。德国学者克里斯蒂娜·布劳恩和英格·斯蒂芬认为,现代知识体系的“性别化”区分有两个趋势:自然科学的“男性化”和人文科学的“女性化”,因为女性是“非理性”的,因此也是“非科学性”的。而人文科学的“女性化”也可以通过这些学科的边缘化来解释。

    历史上,男性代表着精神与文化,女性象征自然与身体,因此在20世纪初女性开始有权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大多会选择医学或者自然科学,而哲学与历史则是男性的领域,并且很长时间不对女性开放。但是这种学科性别定位在今天发生了逆转,因为自然科学成为了更具意义的主导性学科,女性开始被排斥在这些学科之外。科学教育与研究中不平等的性别秩序一方面使女性难以进入STEM领域,也因此丧失了部分公共话语权;另一方面导致科学发展失去了来自女性的思考和创造力。

    《仰望星空的人》(中信出版社2021年5月版)讲述的是“彗星猎人”卡罗琳·赫歇尔与星星的故事。卡罗琳幼年生过两场重病,导致10岁那年身体停止发育,父亲担心她以后没有丈夫养活将无法生活,母亲则认为卡罗琳作为女孩应该多做家务。然而卡罗琳没有被这些事情困住,而是将目光投向浩瀚宇宙,最终成为最早领取科研薪酬的STEM女性。卡罗琳不仅依赖自身能力养活了自己,还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书对于如何构建性别平等的STEM教育环境,如何赋权女童勇于选择理工类学科,给出了很好的范例。

    仰望星空的女人

    在卡罗琳生活的年代,女孩子接受的教育是“更加实用的技能”,比如编织、照护,并且很早开始帮忙做家务,而家中的男孩子往往不需要做这些。卡罗琳学会编织后,“就负责给家里所有的兄弟织袜子”,并且在她离开德国之前,“她给全家人织了足够穿两年的袜子”。即便如此,家里人还是不情愿放她走,因为这意味着家务没有人做。来到英国之后,卡罗琳很快成为受欢迎的女高音歌手,并开始凭借自己的能力领取工资,但是回到家中依旧是给哥哥威廉·赫歇尔当管家操持家务,并在随后的天文观测中为其当助手。

    但是,卡罗琳没有被“管家”或者“助手”的角色困住,在音乐和天文学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在从事天文观测的过程中,她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每天连续16小时帮助威廉打磨望远镜镜片,在墨水都会冻成冰的冬天坚持每晚观察星空等。卡罗琳的成功有助于纠正“女性无法进行高深的科学研究和女性不应该接受教育”的偏见,并展示出女性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实力。

    卡罗琳在天文学界创下了很多“传奇”:1786年,她第一次观测到新彗星赫歇尔-里高莱特彗星,它是首颗被女性发现的彗星;1788年,从乔治三世国王那里领取薪酬,成为第一位领取科研薪酬的女性;1828年成为第一位荣获英国皇家天文学会金质奖章的女性;1835年,与数学家、天文学家玛丽·萨默维尔一起被提名为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首批女性会员;1846年,获得普鲁士国王颁发的金质奖章。为了纪念她的贡献,小行星281“卢克雷蒂娅”使用了她的中间名,在月球上还有一座以她命名的环形山。

    卡罗琳是一位成功的观星人,一方面,她本人在天文领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一生共发现了8颗彗星,与威廉一同建造了40英寸大型望远镜,整理英国首任皇家天文学家约翰·佛兰斯蒂德观测资料的索引,并列出561颗英国星表(British Catalogue)中遗漏的恒星和勘误表;另一方面,作为威廉的助手,协助其发现天王星、木星、土星和太阳的空间运动,共同发现和描述2000多个星系、星云和星团,编写完成《星云和星团总表》,成为当时最伟大的观测天文学家。而作为一个仰望星空的女人,她成功冲破生活的磨难取得了辉煌成就,体现出女性在科技领域的能力和价值,为后来投身科学研究的女性树立了榜样。

    给STEM女童的启示

    当下,女童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得到较大改善,与之相适应,女童也应该平等地接受STEM教育,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1年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长期存在的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女童接受教育的比例,特别是STEM教育的比例远低于男童。只有18%的女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会选择STEM相关专业。这源于现存的性别规范和刻板印象打击了女孩在STEM学科上的自信。其实,女童在这些学科的能力与男童不相上下,但现存的偏见限制了她们对学科专业的选择,也影响了她们未来对就业领域的选择,而新冠疫情的暴发更加剧了这种趋势。可见,女童面临不平等的STEM教育环境和缺乏自信的双重挑战,而前者同时也是后者的直接原因。

    卡罗琳的故事告诉我们,她的成功一部分归功于她的实力,另一部分归功于她与哥哥之间相对平等的互助互学关系。威廉没有依从当时对于女性更应该培养实用性技能的传统认知,向卡罗琳传授乐理、天文和数学知识,赠送她望远镜,把卡罗琳发现的第一颗彗星称为“妹妹的彗星”,并向英国皇室宣布这一消息。而卡罗琳没有被停止发育的身体束缚,也没有认为自己只配做管家和助手,无论是音乐还是天文,她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向并付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当然,卡罗琳并不是特例,优秀的女科学家有很多,比如同时期的玛丽·萨默维尔只接受过一年正规教育,但通过自学在数学、天文、物理、地理和显微科学等领域都有所建树,著有影响了整个欧洲科学界的《物理学的关联》,并特别重视女性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平等的科学教育和研究体系能够激发女性的科研力量,这不仅有利于女性群体的充分发展,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