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里,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原因,每个人也都是彼此的结果。当关系出了问题,不要陷在争对错里,要用关系视角看问题,而解决方式却需要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界限是什么,自己可以做的是什么——
■ 梅亚
小琳走进咨询室抱怨丈夫不爱回家,经常在外面和狐朋狗友们喝酒、唱歌到很晚才回家。因为丈夫不爱回家,导致他们冲突不断,婚姻过得很不幸福。
个体视角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咨询经验多一点的咨询师一般不会马上去认同小琳,觉得都是她丈夫的错,才导致夫妻关系不和。则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丈夫不在家时,小琳在做什么?丈夫回家之后,小琳又是什么反应?
这时就会看到,当丈夫不在家时,小琳会感觉孤单、寂寞,她经常一边心不在焉地做事,一边等着丈夫回家。等到晚上丈夫才回家时,她的心情已在漫长的等待中变得越来越差,丈夫推开家门,她通常阴沉着脸,给对方脸色看,并指责他不陪自己,不在意自己,把朋友看得比自己重要。丈夫若辩解,一场争吵就这样爆发,经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争吵,两个人都疲惫不堪,关系越来越糟糕。
在这个案例里,如果要争谁对谁错,要追究谁导致夫妻关系糟糕的责任,是因为丈夫晚归,导致妻子发脾气,还是妻子发脾气导致丈夫不喜欢早回家,就陷入了个体的视角,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那要怎么看呢?用关系的视角看问题。
在这段关系里,每个人都是彼此的原因,每个人也都是彼此的结果。双方互为因果,且还是“循环因果”的方式互相在加强。
我们会思考,丈夫做了什么让妻子变得爱发脾气,妻子做了什么让丈夫不喜欢回家?
于是,我们看到丈夫晚归时,妻子总在等待,然后因为长久的等待和内心的孤单而发脾气;丈夫一回家就要面对发脾气的妻子,导致他愈加晚归,不想面对妻子,于是妻子的脾气变得更大,最终大家都成了这种互动方式的受害者。
要改变这样的相处方式,改善他们的关系,两个人都需要改变。
但是因为是妻子来咨询,我们并没法让一个没有来咨询的丈夫改变。所以,我们只能要求妻子改变,这时妻子可能会说:“凭什么?为什么不是他改变?”
我通常会回答:“因为他的改变是他的事情,是你和我都无法控制的事情,而你的改变,是我们可以做也可以控制的事情。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上,只会徒添更多烦恼。”
但积极的地方是,我们虽然不可以控制丈夫的改变,但可以借由妻子的改变,影响丈夫发生改变。
这也是关系的视角。关系中的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和影响的。一个人改变了,在关系中的另外一个人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因为他们的关系是一个系统,系统就像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他们都是这个系统中的一环,这一环改变了,其他环也会跟改变,做出调整。
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
那小琳要怎么改变呢?
她要打破自己以往面对丈夫晚归的行为模式。而这个行为模式又是由一串的行为叠加组成的,所以可以从开始的行为改变。比如丈夫出门和朋友聚会应酬时,她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如出门去逛街、跳广场舞,试着去学一样新的技能,和许久没有联络的朋友聊天,再或者她可以选择看看书,早睡,不再等待丈夫……
这样做之后,丈夫回家时,她也许就不会因为一直等待而怒火中烧,可以不再给对方脸色看,不再说指责的话,和丈夫的关系就会变好一些。丈夫则因为妻子对自己好一些,两个人的关系变好一些,更愿意早一点回家。于是,关系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
当关系出现问题时,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不管对方怎么样,不管最终结果如何,至少你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你努力了,你也不会后悔。
面对差异时内心要有弹性
回到这个案例中,如果我们再往深处挖掘,可能会看到这个家庭中妻子依赖关系,渴望亲密,丈夫则较为独立,也有些逃避亲密。
他们对于夫妻关系该有的亲密程度是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很可能双方的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他们分别认同了自己的同性父母。男孩像爸爸一样,逃避亲密,逃避家庭,女孩像妈妈经常觉得内心孤独,有很多受害者的抱怨。于是,当他们走到一起时,却发现彼此对于家庭,对于亲密的认识和要求如此不同。
别人对一个东西的要求和想法与你不同,这就是关系中的现实。这也是很多关系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伴侣一心想当咸鱼,你是选择鞭策,还是选择接受TA呢?傅首尔借着节目吐露心声:“我婚姻最大的遗憾,就是他一直都过得不快乐!一直在鞭策他为了我想要的生活努力,却从来都没有问过他,这是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虽然我们和一个人结为伴侣,但有时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想要的生活,并不是伴侣想要的生活。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并不是对方想要的理想和目标。
面对这种差异,只要我们的内心灵活有弹性,也会有很多处理的方式,比如一方妥协,去追随另外一方;比如大家各自追求自己的理想,但是依然相互陪伴;比如找到一个新的共同理想,可以兼容两个人想要的生活……
最难的是,大家在这一步也没法达成一致。这个时候,还是要拉回自己身上,去思考一个问题,我想要的东西与这个关系在自己心里的分量,孰轻孰重?我在亲密关系中真正要的是什么?我为了这个关系可以做到什么程度?这个人是不是我想要的?
可是,很遗憾的是,很多人无论在婚前,还是在婚后,都没有去搞清楚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到底要的是什么。
当关系出了问题,不要陷在争对错里,要用关系视角看问题,而解决方式却需要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去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界限是什么,自己可以做的是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容忍在关系中,对方想要的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样,不去强求对方去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标准生活,而是做到虽然不同,但我们可以在一起,手拉着手去迈向各自的人生目标,我们在关系中就会活得更快乐更自由。
(作者系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