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多措并举

宋家沟:昔日穷山沟 今朝画中游


    宋家沟新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豪放粗犷的威风锣鼓,韵味十足的旗袍走秀,极富特色的面塑表演,香气四溢的小吃摊点……夏日的山西岢岚宋家沟游人如织,早已习惯了这种热闹的郑仙仙在自家的农家乐前为游客介绍当地的土特产。

    “这几年,到宋家沟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59岁的郑仙仙是“仙仙农家乐”的女主人。“以前就是种地,高粱、玉米、大豆,一年到头来,能有个几千块就算不错了。现在一年六七万吧。”说到生活的变化,郑仙仙笑得很开心。

    岢岚县沟壑纵横、生态脆弱,曾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也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当地通过生态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多措并举,使地处深山的贫困人口过上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小康生活。

    作为岢岚县易地扶贫搬迁8个集中安置点之一,经过改造后的宋家沟新村,保留了“原址、原貌、原大小”,借鉴旧村的建筑元素,因地制宜打造出了一座晋西北特色村落。典型的晋北民居村貌,吸引了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昔日的穷山沟,变成了如今的3A级旅游景区。

    在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岢岚县将特色风貌整治融入其中,跟进实施小康教育、小康卫生、小康房、小康水、小康路、小康电、小康网等15项行动,让村民过上“水管子接到灶台,出门就能坐上车”的便捷生活。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卫生院、养老院、小学、文化广场、图书室、村史馆、党员活动室等一应俱全。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宋家沟考察时,勉励大家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宋家沟也成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

    那一年的7月,郑仙仙把自家的院落装扮整理一新,开起了农家乐,还卖起了土特产。随着农家乐生意逐渐有了起色,郑仙仙在太原打工的小儿子也辞掉了工作,带着老婆孩子回到了宋家沟。“疫情前“五一”、国庆小长假,收入基本都能过万。”

    在“仙仙农家乐”的土特产展柜里,当地各种季节性特色农产品,蒲公英茶、野菜包子、艾草包,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家乐的经营品质,2019年,郑仙仙还和儿子一起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旅游产业考察团,“出去学学别人的经验和经营理念,收获很大。”

    回来后,一家人商量着对农家乐进行了装修改造,“现在游客多了,需求就不一样了,咱也得提档升级呀!”

    提档升级的,除了“仙仙农家乐”,还有宋家沟的村容村貌。“以前宋家沟山大沟深,缺水少绿,村里是垃圾多,穷人多,懒人多。”回想起多年前的宋家沟,村妇联主席李爱岚感慨万千。

    易地扶贫工作开始后,全乡14个村的145户265人成为新宋家沟人。宋家沟村妇联为了让走出大山易地搬迁来到该村的59名妇女适应新村生活,与原村居住的妇女深度融合,在增补4名副主席、12名执委的同时,按照地缘、趣缘、业缘将妇女分为巧娘创作组、爱心帮扶组、文体活动组、家事调解组、洁家净院组、旅游接待组、妇女创业组等7个妇女小组,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新旧村妇女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谐共处。与此同时,通过开展巾帼技能培训,让广大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宋家沟村通过发展旅游业,盘活经济,村内妇女通过民宿客栈、土特产加工、依托“巧手坊”实现手工培训、制作体验、产品销售一体化,畅通手工产品+旅游+市场渠道,实现居家就业。

    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威风锣鼓,旗袍走秀,面塑表演,小吃摊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批接着一批来到宋家沟移民新村,体验“美丽乡村”游。2018年以来,宋家沟先后获得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从宋家沟村边望去,昔日光秃秃的山上郁郁葱葱,绿树成荫。随着当地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岢岚全县绿化率由16.01%提高到了26.03%。绿水青山正在一步步变成这个晋西北小山村的金山银山。

    62座蔬菜大棚、25座羊肚菌培育拱棚、340亩育苗园区、2028亩经济林基地,以及已经并网发电的3个光伏电站、4个规模养殖场……现在宋家沟围绕大棚、小杂粮、土豆、沙棘、蘑菇、经济林等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作为岢岚县农村特色风貌整治的“试验田”,宋家沟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多种经营,不仅实现了从破败乡村到旅游景区的飞跃,也开启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