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法·权益热线 PDF版下载

版面: 法·权益热线

遛个弯养老金没了!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 秦婧然

    老李遛弯的时候看到公园旁边围了好多人,爱凑热闹的他赶紧过去瞧瞧,原来是王某注册成立的一家“投资公司”在做宣传,说有一个养老投资项目马上要赚大钱,现在投资年息能到13%-26%。老李一想,这利息可真不少,自己的退休金要是投进去确实能赚一笔。

    老李拿着传单正犹豫着,一旁的宣传员递过来一张卡片,说这个投资项目特别抢手,有投资意向的话,这周末公司会组织大家去实地考察游玩,费用全免。

    老李一想,有钱赚还能免费旅游,于是就报了名,而后又交了40万元的“投资款”。最终,别说高额利息,就连老李的“投资款”也打了水漂。这家“投资公司”共计向373名老年人吸收资金3153万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支付“融资团队”高额业务提成以及以“借新还旧”方式兑付本息,造成老年人经济损失共计2800万元人民币,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王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

    问题一: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是一回事吗?

    三者听起来类似,但并不是一回事。非法集资是一种行为,我国刑法中并没有非法集资罪这一罪名。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所称的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的数额达到入罪标准时,则属于非法集资犯罪活动,我国刑法第176条和第192条分别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两个罪名。所以,老李这个案子中,法院判处被告人集资诈骗罪,而非“非法集资罪”。

    问题二:哪些行为可能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一条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构成要件,即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且同时满足“非法性”“公开性”“不特定性”“利诱性”4个条件。

    《解释》第二条具体列举了下列行为: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依据《意见》,以上行为如果满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成立条件,则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定罪处罚;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上述行为,则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老李遇到的“投资公司”由王某注册成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骗取“投资款”,导致老李在内的百余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故法院判处王某集资诈骗罪。

    问题三:广大群众如何避免落入非法集资陷阱?

    第一,不要相信“暴富大法”,高收益永远伴随着高风险。在投资之前要擦亮眼睛,核实主体的合法性及项目的真实性,在投资理财时要选择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持牌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的项目。

    第二,投资理财具有专业性。在进行投资前应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识别非法集资夸大宣传的伎俩及明显的违法行为,在投资交易的各个环节注意留存相关证据。

    第三,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当理性维权,携带合同、付款凭证等证据材料到相应派出所或经侦队报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