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要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初心,忠诚于党、做好表率,吃苦不言苦、知难不畏难,才能做成事、做好事。”张锦梅说。
张锦梅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青藏高原的小县循化。1988年6月参加工作,此后的25年间,张锦梅长期在基层工作。直到2013年3月起,她开始担任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职务。几十年的时间从事一种工作,张锦梅说,她无怨无悔!
在黄沙地上种出“绿色”的梦想
在张锦梅童年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故乡每年冬春季节刮风的时候,经常是整个县城沙尘弥漫,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腿泥,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从那时候起,她心中就有一个梦想——在黄沙地上种出“绿色”,为荒山披上“绿衣”。
1985年,张锦梅考入青海省农林学校,如愿选择了林业专业。参加工作后,她曾先后在青海湟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宁市西山林场、小桥苗圃、湟水林场任副场长、主任、场长等职务。几十年的时间,她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乡土树种培育上。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工作生活条件比较差,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在山坡爬上爬下,掘土、插眼、撒种。当时条件特别艰苦,加上工作性质的原因,许多工作都是人工操作,膝盖磨破了,手指裂开了,脚掌起泡了都是常有的事,穿破的鞋都能堆成小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锦梅说。
杨树是青海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它是广袤西北大地上的一道风景,也是守护和改善青海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树种。但由于树种的退化,杨树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成为摆在张锦梅和同事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自1998年起,张锦梅带领团队开始致力于杨树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张锦梅告诉记者,在海西州昆仑山南麓有一个杨树沟的地方,这里人迹罕至、风景优美,宛如一个世外桃源。对张锦梅和她的同事们而言,这里同时也是杨树优良单株选育的绝佳地域。但在上世纪90年代,路况差、交通工具落后,到这里开展选育工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锦梅三进杨树沟,在这里选了80多个品种,并从中选出了3个优良单株。
“去杨树沟很远,我们往往跟当地县里借辆吉普车或是皮卡车作为交通工具,中间要经过无人区才能到达。因为是沙漠地带,天特别热,车里带的水果就像在水里煮过的一样。”张锦梅回忆。
据了解,张锦梅和她的团队先后收集乡土杨树种质资源700余份,为杨树杂交育种奠定种质基础;选育杨树优良品种17个,审定省级良种7个、国家良种4个,开展杨树杂交育种研究,使青海省杨树杂交育种成功率从10%提高到70%。
繁育各类丁香100余万株
“每每看到山涧陡峭,怪石嶙峋,望着眼前的石头山,我的心里直发怵,这么陡峭的山,怎么上得去啊?但闻着淡淡花香,不禁又急切地想找到原生羽叶丁香。一次次手脚并用爬上山,一次次划伤、摔倒……”
丁香花是西宁的市花,但一度存在栽植品种单一、退化严重等问题,亟须改良优化。2013年,张锦梅来到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负责西宁市乃至全省林业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从那一年起,她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丁香种质资源收集和优良品种选育工作上。为解决这个难题,在全国没有可供借鉴的丁香系统组培技术的情况下,张锦梅深入荒山野岭,带领团队开始了繁育和保护稀有丁香品种的研究。每到丁香开花季,张锦梅便和同事们前往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和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寻找天然野生分布的贺兰山丁香、花叶丁香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羽叶丁香。
野外工作困难很多,尤其对于一个女同志而言,跋山涉水,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秋天,张锦梅和同事们终于在一个石缝中发现了两株原生羽叶丁香,她急切地扒开一块块厚重的岩石,从一棵被石头压弯的丁香植株上,小心翼翼地截取了一段树枝,连同种子收集起来。
“当时我居然没有感受到手指被磨破的疼痛,那一晚,我激动得整夜未能入睡。”张锦梅事后回忆。经过20多年的树种收集保存和多年的技术攻关,张锦梅和同事们发现培育的丁香品种从极少的几种增加到目前的100余种,累计繁育各类丁香100余万株。现如今的西宁,丁香花绚丽多姿、次第绽放、香飘满城。
“每每看到这些,我的内心就有着满满的幸福感,感到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张锦梅说。
初心犹在,梦想成真
“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为青海林业事业毕生奋战。”张锦梅是1996年入党的,当年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她就立下了自己的誓言。
多年从事国土绿化相关工作,张锦梅始终紧密围绕制约青海林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她先后主持和参加省、市级基础研究及推广转化等项目30余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20项,制定发布青海省地方标准9项、林业行业标准1项,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奖4项。
2013年担任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后,在新的岗位上,张锦梅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成林木遗传实验室、生理生化实验室和组培室改造和启动工作,先后申报青海省省级重点林木良种(杨树)基地、青海省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西宁市林业科学技术研发中心。为了培育后备力量,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培养西宁市引才聚才“555”创新团队,借助“西部之光”派送2名年轻骨干赴北京林业大学学习,为进一步扎实开展林业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回顾这30多年来,张锦梅和自己的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而经过几代林业人数十年的不懈奋斗,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从7.2%提升到了79%,实现了从“缺林少绿”到“绿水青山”的完美逆袭。
2009年张锦梅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森林公园建设先进个人,2014年被西宁市委、市政府评为西宁市优秀人才,2015年被评为西宁市林业系统学科带头人,2016年被省政府授“2015-2016年度青海省优秀专家”。2020年入选为青海省总工会“昆仑英才·青海高原工匠”和享受“政府津贴专家”。
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是张锦梅奋斗历程的见证,也是党和政府对张锦梅和她的团队为青海荒漠化治理、水源涵养林建设领域做出成绩的肯定。
让黄土披上“颜色”,让大地铺上“绿妆”,让青海增加“颜值”,这是她儿时的梦想。也是张锦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的初心。
今天,初心犹在,张锦梅也实现了儿时心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