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女界

江苏张家港打造“政府引导+社区实践+社会协同”暑期托管新形式

家门口的暑托班:孩子开心 家长放心


    “家门口的暑托班”项目创新“地方+特色”的课程设计方式,立足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发当地特色课程,统筹张家港市服务资源,开设线上、线下专属课程。此外,项目坚持“公益+志愿”的理念,利用志愿者平台,全面整合各类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力量切实保障暑托服务质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原来奶牛一天有四五套配方的饲料呢!”

    “真香啊!自己做的白巧克力就是好吃!”

    这是江苏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课外实践活动,当孩子们走进张家港市梁丰集团食育科普教育基地时,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当孩子暑假遇上家长上班,当课外兴趣遇上课程学习,如何有效解决这些矛盾?今年暑假,张家港市区镇、街道以及村(社区)的1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未成年人保护站用最专业的力量、最暖心的守护、最具特色的教育,打造满足孩子成长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需求的“家门口的暑托班”。

    精心设计,实现特色课程多样化

    “家门口的暑托班”项目创新“地方+特色”的课程设计方式,立足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开发当地特色课程;文明办、教育、民政、文体广旅、团委、妇联、科协等部门,统筹全市文化、科普、教育等服务资源,围绕“成长·赋能”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学习·起航”课业辅导、“快乐·提升”兴趣培养、“陪伴·关怀”亲子课堂四个方面,开设了70余项特色彰显、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专属课程。

    “小朋友们,我们怎么样保护我们的身体呢?哪些是属于我们的隐私部位呢?如果遇到坏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老师,老师,我知道,背心和短裤遮盖的地方就是隐私部位,如果有人想要触摸,我会勇敢拒绝,迅速走开;然后告诉爸爸妈妈和警察叔叔。”

    这是来自张家港市妇联的特色课程——“暨阳玫瑰·守护童心”儿童防性侵专题教育,用“小雅姐姐”巾帼志愿服务,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同期,市妇联还持续推出“心系未来”科学家教、“阅享童年”亲子阅读、“幸福乐教”亲子研学等一系列课程项目,为暑托班的孩子们提供启智又润心的家庭教育特色套餐,“点单率”节节攀升。

    爱心注入,赋能暑托服务公益化

    “家门口的暑托班”项目坚持“公益+志愿”的理念,承诺不收取任何费用,用好用足“友爱港城”“智慧云平台”等志愿者平台,全面整合“教师进社区”的教师志愿者、文化志愿者、“五老”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组织社工、非遗手工艺人、社科普及团队等各类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力量,充实暑托班师资队伍,并发挥各自专业领域优势及特长,切实保障暑托服务质量。

    大学生志愿者茜茜每天早晨8点就来到教室迎接暑托班的小朋友,办理学生签到并检查孩子们的健康状况,并等候暑托班配套课程的小叶老师来上课,小叶老师作为社区内的一名家庭教育志愿者,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给孩子们带来了趣味英语课程,孩子们在玩中学,开心极了。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像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志愿团队更是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积极参与到“家门口的暑托班”项目中,提供传统文化、科技普及、手工制作、参观体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免费服务内容,就近就便给予儿童贴心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关注和服务,将孩子的兴趣点、家长的关注点、服务的兴奋点高度“融合”,让暑期“看护难”不再难。

    细心关怀,保障暑托安全规范化

    记者注意到,“家门口的暑托班”项目切实把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与参加暑托班的家长签订《“家门口的暑托班”文明实践活动告知书》7021份,并发放学员证、接送证;对开班点位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签订《未成年人服务承诺书》,确保每个班2名志愿者同时开展服务工作;属地政府联合派出所、消防中队等部门,对暑托班场地、教具等进行巡检,开展安全教育课程32场;同时,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一到放假就十分苦恼孩子要去哪儿,听说社区免费开设了‘家门口的暑托班’,我就赶紧就近报名了。孩子来这里特别开心,能学到很多东西,还能交到许多朋友,把孩子交给社区,我很放心。”这样的暖心举措,让当地的上班族家长们一致点赞。

    家长“放心托管”,社区“用心教育”,社会“全心服务”,“家门口的暑托班”聚焦聚力当前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充分听取孩子意见和全面整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教育”和“托管”相结合的公益性暑托服务,打造了“政府引导+社区实践+社会协同”的暑期托管新形式。

    记者了解到,未来,张家港市将积极探索建立常态化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发挥特色阵地作用,激发社会服务活力,实现“零距离”的社区服务“基因”激活“零障碍”的社区治理“引擎”,创建更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