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健康母婴 PDF版下载

版面: 爱生活·健康母婴

“奶瓶宝宝”想回归母乳喂养,怎么办?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8月1日至7日是世界母乳喂养周。“保护母乳喂养,共同承担责任”是今年母乳喂养周的宣传主题。

    目前,中国六月龄以下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依然低于政府设定的50%的目标。母乳代用品营销攻势猛烈、母乳喂养改善相关信息可操作性不强以及优质婴幼儿喂养咨询服务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无一不对中国女性开展母乳喂养造成了阻碍。

    在母乳喂养周前夕,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北京儿童医院妇儿中心产科医师胡玉娟,胡玉娟就新生宝宝在出生后吃奶习惯的形成方面,解答了新手妈妈们的一些问题,其中“乳头混淆”是妈妈们最头痛的难题,胡玉娟对此进行了详细指导。

    “习惯妈妈乳头的孩子不用奶瓶,习惯奶瓶喂养的孩子拒绝妈妈的乳头喂养,这就是所说的‘乳头混淆',混淆的原因多为奶瓶与乳头在宝宝的嘴里因长短、软硬、感觉、出奶量、用劲大小、乳汁的流速等诸多不同感受所造成的。这也是很多妈妈想回归母乳时遇到的最大问题了。”胡玉娟说,习惯了奶瓶的宝宝在妈妈亲喂时,有很多宝宝抗拒强烈,吸两口没有耐心直接就哭闹,还有的宝宝甚至会抱到妈妈身上就开始哭闹。这并不是什么麻烦和错误,孩子也是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和时间,当孩子有抗拒时要有足够的耐心。

    胡玉娟说,解决宝宝回归亲喂这一难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皮肤接触:隔着衣服、包被的都不是皮肤接触。让宝宝熟悉妈妈的味道、感觉,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是需要时间和练习的,量变才能产生质变。在一次不成功时,同时又有周围人的压力,妈妈容易放弃。妈妈可以从日常的互动做起,和宝宝聊天对话,抚触洗澡,过渡到肌肤贴在一起。

    2.尝试坐起来喂:平时瓶喂宝宝时,宝宝几乎都是躺着的,奶瓶竖直起来,由于压力的原因,流速会非常快,孩子会不停吞咽,很快就会吃完了。这就造成正常亲喂的时候妈妈会疑惑吃得太久了,而且还不满足。这时把宝宝竖抱起来,后背给足够的支撑,奶瓶基本上要平行于地面,宝宝也要吸,才会吃到奶,需要用一些力气。同时在瓶喂的时候,吸吮吞咽的间隔中,停顿一下,让宝宝休息休息,慢慢告诉宝宝这才是正常吃奶的状态。

    3.试试腋下夹奶瓶:先让宝宝尝试与妈妈贴紧,从方向上尽量与吃乳房类似。有时候,宝宝并不一定马上接受,可以试试在宝宝不是特别清醒的时候,例如睡前,或者刚睡醒的时候尝试。同时,还可以使用比较大的奶瓶,方便夹住。在宝宝吃了一点,不那么饿的时候,家人从妈妈身后慢慢把奶瓶抽走,迅速用乳房替代。当然,这也需要一些尝试。

    胡玉娟说,在宝宝喂养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是让孩子明确食物来自妈妈。瓶喂的时候常常都不是妈妈参与,皮肤接触或者妈妈亲喂,都是让孩子回到妈妈身上的一种方式,着重在建立喂养关系。胡玉娟说,这时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足够的舒适与安全感,宝宝才会稳定地转到妈妈乳房上来。直接被奶瓶吸引并产生偏好的宝宝,需要回到出生后的原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妈妈们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有家人的支持。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