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绿色科技 PDF版下载

版面: 绿色科技

提前3天预告 覆盖全市范围

90%准确率蚊虫叮咬指数是这样测出来的


    ■ 骆倩雯

    今年夏天,北京市气象局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手发布“蚊虫叮咬指数”,每天给市民提供蚊虫叮咬风险等参考信息。这是继飞絮指数、花粉指数、汽车尾气指数等之后,“天气预报”大家族新添的又一项“生活指数”。

    怎么测 :“灯诱”+“人诱”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所长张勇介绍,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吸引蚊虫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一些人确实更容易招蚊子:比如运动员或者块头比较大的人,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更大,更容易招蚊子;还有爱出汗、体温相对高的人,以及穿深色衣服的人;再有就是不爱洗澡、体味较重的人也更易招蚊子。

    “只要有二氧化碳,就能吸引蚊子。”张勇解释,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开始用“二氧化碳诱蚊灯法”来监测蚊虫了。二氧化碳诱蚊灯是一台模拟人体二氧化碳呼出量的监测设备,配备有光源,连着二氧化碳气瓶,还有一个诱捕蚊虫的收集笼。

    每天日落前一小时和日落后一小时,是蚊虫活动的高发期,每隔一旬(10天),“二氧化碳诱蚊灯”就会在这两个小时间被放置在室外。根据蚊虫的活动特点,诱蚊灯一般会放在公园、居民区、旅游景点等区域的草丛、竹林、水边等。目前,全市共挑选了100多个不同环境的监测点。

    对成蚊的监测,还会用到一种“人诱停落法”。监测人员一般会选择在花房、建筑工地、汽修厂等环境下“暴露”自己来吸引蚊子。白天,专业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来到蚊虫比较多的地方,当蚊子落在身上时,就用电动吸蚊器吸走,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计数、统计分析,以监测蚊虫的密度。

    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江介绍说,蚊虫的密度和气象因素之间关系密切。而气象因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对蚊虫造成影响,一是直接影响。比如,一场大暴雨过后,如果蚊虫的虫卵或者成虫被雨水冲走,蚊虫密度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是间接影响,即气象因素并不直接针对蚊虫本身作用,而是通过影响蚊虫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蚊虫密度发生变化。比如前期的气温、降雨量大小会影响蚊虫本身的成长速度以及蚊虫的分布情况,这是长期的、间接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蚊虫生长周期的气象要素影响。因为蚊虫从出生到成蚊叮咬大概要两周时间,前期的气象要素非常关键。预报准确率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最好的时候可以达到80%至90%上下。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