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时讯 PDF版下载

版面: 时讯

锻造胜战托底的“杀手锏”

——火箭军某导弹旅长周勇坤率领部队备战强能纪实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旭

    □ 李永飞 李兵峰

    “从弹道导弹到巡航导弹,从常规导弹到核导弹,它们是支撑强国梦、强军梦的坚强实力……”

    天安门广场。国庆七十周年大阅兵。伴随着解说员的铿锵话音,战略打击模块一个个导弹方队隆隆驶过长安街。

    此时,作为大国重器的执掌者,火箭军某导弹旅长周勇坤目光炯炯,仰望苍穹。

    手握大国长剑,肩上责重泰山。入伍28年来,他先后熟悉掌握8种型号导弹武器,心中始终萦绕着那些关键词:可靠、可信、可用……

    八月,南国一隅。记者走近这位导弹旅长,追寻他充满自信的精神弹道。

    让对手时时做噩梦,让万家灯火更安宁

    盛夏深夜,火箭军某旅值班营区“硝烟”弥漫,周勇坤正带领官兵,突破遭敌打击、强磁干扰等难局危局,打响一场激烈的导弹攻防战。

    结束“厮杀”,他面前摆放的那张硕大作战图,标记着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符号,那都代表着一个个狡猾凶悍、虎视眈眈的强敌。

    这些对手,周勇坤和该旅官兵天天与之“见面”和“交手”。在该旅指挥员的包里,放着强敌对手资料,随时翻看分析成为官兵习惯;在实时更新的“区域态势图”前,无声博弈是一种常态。

    周勇坤刚到旅里不久,有一次组织平台对抗演练,分析敌情时,他仔细一看,被吓一跳,侦察参谋竟漏标了对手的一个重要火力。

    周勇坤严厉批评说:“一个敌情改写一场战争。这事要发生在战场,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备战打仗不能当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周勇坤想方设法点燃官兵心头狼烟,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深入了解对手、研究对手、打败对手。

    在作战指挥大厅,旅参谋长陈昆谈起了周勇坤推行3种制度带来的改变——

    敌情通报制度。官兵每天一大早,就会看到一份敌情通报。发射连长廖梓杰说,一直在喊“狼来了”,从来没有这么接近“狼”,备战打仗的弦自觉就绷紧了。

    “研敌日”制度。机关每月专门拿出一天作为“研敌日”,围绕重点问题集智攻关,除去“思想锈蚀”的同时,一项项新战法接连而出。

    “早会商”制度。作战分队每天开展敌情会商,各要素根据敌情研判威胁、完善方案,战事之剑高悬,官兵天天练习打仗。

    狼烟起,热血壮山河。周勇坤说:“越了解敌人,就越感到不与战位‘零距离’,就没有备战高状态。”

    60米,是个让人容易忽略的距离。战备值班时,他的宿舍距离旅指挥车就是60米左右。走这一段路,他步子迈得急,天天是小跑。

    “旅长嫌距离远。”旅作训科参谋秦智指着一旁的指挥保障车说,“他常把那当宿舍,这样抬腿就到。”

    走进该旅值班营区,一派弓满弦张的景象展现在面前:楼底,发射车载弹待发;楼上,号手全时备战。只要一声令下,人装可迅即直抵阵地。

    “军人,就是要让敌人时时做噩梦,让万家灯火更安宁。”周勇坤说。

    练兵备战最前沿,按下打仗“快进键”

    那一年,国际风云变幻,形势波诡云谲。此时,上级赋予该旅一项阵地应急建设任务。

    “我们决不让打仗等阵地!”他立下军令状,带领官兵连轴转,日夜勘察、科学选点,仅用数天时间,就高质量完成10多个阵地选址建设,创造了惊人闪电速度。

    作为火箭军处在军事斗争准备最前沿的一支部队,周勇坤说,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备战打仗步伐。

    去年5月,该旅列装某新型导弹武器,官兵喜悦心情还未平复,紧迫感一下袭来——上级要求限期具备值班能力!

    一些官兵担心时间太短很难完成任务。周勇坤给大家动员鼓劲:“农民从不讨论为什么种地,军人打仗更不能讲条件!”

    他带领官兵研制仿真训练装备,探索走开模拟苦练、实装精炼、技战融训的路子,经过上百个昼夜的鏖战,最后提前实现上级意图。

    两年来,为实现战斗力建设跨越发展,他带领官兵自主编发15本专业教材和一系列操作规范,探索15种战法、形成19项成果,为部队战斗力建设按下“快进键”。

    为切实做到胜战托底,他带领官兵分秒必争。小到物品摆放拿取,快慢一点他都很在意。官兵战术背心放在床头柜,紧急出动需开关柜门拿取。他觉得一开一关耽误时间,重选位置;单兵急救包放置未规范,官兵用时到处翻找,他让规范地方放置。仅这两项,行动快出五六秒钟。

    大到部队作战行动,他都要拿表掐一掐。部队执行发射车带弹转运任务。带队的副营长孙华丹考虑人车安全、卫星临空等问题,计划把车速控制住,到达地域后需隐蔽待机50分钟再转运。

    “平时训练也要拿出打仗样子,能快一秒就能抢占先机。”他带着骨干重新细研精算,提高部队行动状态和车速,最后抢在卫星临空前34秒,带领部队提前完成转运,为后续任务赢得宝贵时间。

    酷暑盛夏,鏖战如火。全军组织一次重大演习,周勇坤带领官兵淬火多日、进入最后发射准备。突然,上级一道命令,让他们多次调整发射首区、变换发射阵地,此时距发射仅剩几天。他率部连夜跨区转进,重新选取阵地、调试装备、规划弹道……连续鏖战数昼夜,在复杂战场环境下,成功发射多枚导弹。这次沙场亮剑,标志着该旅快反制敌能力取得质的突破!

    描绘壮美“中国弹道”,铸就大国“定海神针”

    “执掌国之重器,必须做到能打胜仗。”“火箭兵的忠诚,体现在‘导弹听我话、我听党的话’”……今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周勇坤给全旅上了一课——《坚定理想信念、坚决听党指挥》。

    授课现场,响起一次次掌声。该旅政委马小江说:“这既是对这堂课认可,也是对周勇坤的褒奖,他用知行合一诠释了捍卫和平的胜战本色。”

    军人生来为战胜,军队价值在打赢。谈起周勇坤,火箭军某基地司令员陈前赞不绝口:“无论到什么岗位,他是个可以托底的人。”仅看他5个旅团主官任职,就可见一斑。

    到这3个团当团长,他是“救火队长”:技术勤务团要素多、底子薄,亟须提升能力;新组建作战保障团,急等“明白人”绘蓝图;训练团改革当前、矛盾重重……周勇坤次次迎难而上、岗岗干得出彩。

    任两个旅旅长,他悉心锻造“杀手锏”:组建新旅无基础无经验,他带领官兵锐意进取,不到两年形成战斗力,开创导弹部队“不经试训、直接成旅”先河;某旅处在军事斗争前沿,应急备战任务重、要求高,他率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今年被表彰为“新时代火箭军练兵备战模范单位”。

    打开该旅战备物资库,从后勤给养到装备零件,满满当当备了足有4万多台件套。作训参谋黄宗荣自豪地说:“这是我们旅超前预置的打仗‘必须品’。”

    走进卫生队,陆智聪等军医刚完成一台模拟战伤手术。他说:“旅里常态化开展救治课目训练,提升卫勤分队打仗核心能力。”去年火箭军卫勤尖子比武,该旅夺得军医组、兼职卫生员组和团体3项第一。

    常态组织无预告紧急拉动,提升战备状态;建立多样化待机模式,实现快反快打……不管是主战分队,还是保障要素,该旅官兵瞄准“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核心标准要求,把战备做到最好、战法练得最佳,预置上百个特情,实现应急有策、应变有案。

    能战方能止战。去年,该旅开始同时装备两型导弹,如何快速实现“双剑合璧”?他带领官兵,夜以继日地向这座“大山”发起冲锋。

    现在,他们探索出“一旅两型”拓展兼训新模式,创新开展“七步三结合”专业训练和“四步法”临战训练,将两型导弹凝在了一起、攥成了拳头。

    从此,这支导弹劲旅与敌博弈有了“双刃剑”,克敌制胜有了“杀手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